随地发新机,不劳孙武半篇,舞剑如同功盖世;
改弦翻误曲,愿得周郎一顾,抽丝疑织锦添花。
随地发新机,不劳孙武半篇,舞剑如同功盖世;
改弦翻误曲,愿得周郎一顾,抽丝疑织锦添花。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创新与改变的重要性。首句“随地发新机”,形象地描绘了在任何地方都能发现创新机遇的情景,强调了创新无处不在,无需借助古代兵法家孙武的著作就能实现。接下来,“不劳孙武半篇”进一步强调了创新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暗示了创新并不依赖于传统的理论或方法。
“舞剑如同功盖世”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创新行为比作高超的剑术表演,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影响深远,仿佛能够盖世无双。这种比喻生动地展示了创新所带来的震撼力和影响力。
后两句“改弦翻误曲,愿得周郎一顾”和“抽丝疑织锦添花”则转入对改变和改进的讨论。前一句中的“改弦”意味着更换琴弦,以求演奏出更动听的音乐,而“误曲”则暗示了原有的尝试可能并不完美,需要调整和改进。这里表达了对改变的肯定态度,即即使最初的尝试可能有误,但只要愿意接受并寻求改进,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后一句“愿得周郎一顾”借用三国时期周瑜的故事,表达了希望得到认可和支持的愿望,同时也暗含了通过改进和创新,能够获得赞赏和成功。最后一句“抽丝疑织锦添花”则以织锦为喻,说明通过细致的改进和添加,原本的作品可以变得更加精美绝伦,寓意着创新和改进能够使事物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或功能水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描绘,传达了创新、改变和改进的重要性,以及这些过程可能带来的积极结果。它鼓励人们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并在面对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开放的态度。
我生受恩处,虞山首屈指。
我愧视犹父,视我实犹子。
搴帷识诸郎,入坐皆兰茝。
君也交更深,经年其膏晷。
北海时一樽,环顾公心喜。
跌宕饶天情,琢磨究名理。
与世殊酸咸,于物少臧否。
自谓春风中,偕坐从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