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生莲花,不如生地栗。
莲花生好看,地栗却好吃。
看底只是虚,吃底却是实。
虚实总不如,般若波罗密。
淤泥生莲花,不如生地栗。
莲花生好看,地栗却好吃。
看底只是虚,吃底却是实。
虚实总不如,般若波罗密。
这首诗通过对比莲花和地栗,表达了佛家虚实之辨的哲理。诗人以淤泥生莲花比喻事物的表象美好,但不及生长的地栗实用。这是对世间万物进行的思考,莲花虽好看,却难以满足人的需求;而地栗虽然外表平凡,却能提供实际的养分。最后,诗人引出般若波罗密(即般若波罗蜜多,佛教术语,意为智慧与超越之法),暗示了对佛理的追求和理解。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感悟,更融入了深厚的佛学文化内涵,是宋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倦乌暮孤飞,风叶朝难定。
篆尽炉烟只自萦,屈曲心头影。
一水总盈盈,寄泪凭谁省。
悄倚寒枝忍别栖,梦逐秋江冷。
悲愤填膺,向谁洒、一腔热血。
正仓卒、变起红巾,金瓯瓦裂。
铁骑朝冲津海雾,铜驼夜泣燕山月。
奈白云、南望有慈亲,头如雪。身世感,徒呜咽。
君父耻,无终绝。算烟尘苍莽,几人奇节。
脚里麻鞋冰雪骤,眼中羽檄昕宵别。
望定盟、早慰两宫心,还金阙。
玉押金泥字字珍。鸥波仙耦艳题名。
茂漪自擅簪花格,笑倒灵飞倩绍京。
新月满,妙香清。一龛供养祝长生。
莲花庄里扁舟去,绣佛钞经好结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