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镇青齐控九区,丹梯万级入云衢。
东西日月窥浮没,远近龟蒙效拜趋。
笔力未能摇五岳,目光安敢望三吴。
到来天下真知小,大地苍茫似有无。
作镇青齐控九区,丹梯万级入云衢。
东西日月窥浮没,远近龟蒙效拜趋。
笔力未能摇五岳,目光安敢望三吴。
到来天下真知小,大地苍茫似有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泰山时的壮丽景象与深沉感慨。首句“作镇青齐控九区,丹梯万级入云衢”以泰山作为镇守之地,连接着青州和齐州,通往九区的丹梯蜿蜒向上,直入云霄,展现出泰山的雄伟与高耸。
接下来,“东西日月窥浮没,远近龟蒙效拜趋”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泰山之巅可以俯瞰日月的升落,远处的龟蒙山等群峰仿佛都前来朝拜,进一步强调了泰山在自然界的崇高地位。
“笔力未能摇五岳,目光安敢望三吴”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学的谦逊态度,虽然无法像五岳那样震撼人心,也不敢妄想与三吴的广阔相比,流露出一种自我认知的深刻与谦虚。
最后,“到来天下真知小,大地苍茫似有无”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个人视野的局限性,即使站在泰山之巅,对于整个世界而言,所见依然有限,大地的辽阔与未知让人感到渺小与敬畏。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泰山的壮美与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宇宙观与人生观。
临溪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
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
蓬丘官况复何如,养拙资吟久病馀。
印簏罕开无案牍,閤门常锁有图书。
山中旧隐闲多忆,世上浮生老更疏。
何幸明公偏顾我,马蹄出便到贫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