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劝石洞道真师染袈裟颂》
《劝石洞道真师染袈裟颂》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古风

丈夫出家,当被坏色衣。蜀僧袈裟,多似苾刍。

轻罗绉縠,染成春柳丝。撩蜂引蝶,唯欠远山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uànshídòngdàozhēnshīrǎnjiāshāsòng
sòng / huángtíngjiān

zhàngchūjiādāngbèihuài

shǔsēngjiāshāduō(shàngǎoxiàchú)

qīngluózhòurǎnchéngchūnliǔ

liáofēngyǐndiéwéiqiànyuǎnshānméi

翻译
丈夫如果出家修行,应当穿上破旧的僧袍。
四川的僧人袈裟,多数像苦行僧的样子。
注释
丈夫:指男性出家人。
被坏色衣:破旧、颜色暗淡的衣物。
蜀僧:四川的僧人。
苾刍:古印度对佛教僧侣的称呼,此处泛指僧袍。
轻罗:轻薄的丝织物。
染成春柳丝:形容色彩如春天柳条般柔美。
撩蜂引蝶:吸引蜜蜂和蝴蝶。
远山眉:比喻女子淡雅的眉毛,此处用来形容僧袍的素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劝石洞道真师染袈裟颂》。诗中以丈夫出家的形象为引子,描述了僧侣穿着的袈裟应当去除世俗色彩,回归清净本色。诗人以“蜀僧袈裟”比喻,指出僧衣应如苾刍(指苦行僧)般朴素,不应过于华丽。他进一步描绘了轻罗细布制成的袈裟,如同春柳般柔软,但批评其过于艳丽,容易吸引世俗之物,如“撩蜂引蝶”,暗示这样的装饰会分散修行者的注意力。

最后,诗人以“唯欠远山眉”作结,意在强调真正的修行者应该有如远山般的淡然和宁静,不应过分追求外在的装饰,而应专注于内在的修养和精神世界的提升。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对佛教修行者持守清修戒律的劝诫。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送邻几之官兼游天台四明见于诗中

蓬莱谪仙头半白,摇摇去为江南客。

长风醉送浮海航,宿雨自蜡登山屐。

山海使人行易迷,君虽吏隐归何时。

若攀琪树亦相忆,三鸟飞来寄消息。

(0)

送张公往建溪

秋风驾流溪水急,君帆胡为破烟入。

仙人近约武夷会,汉祀山头羽旄立。

群山丛丛野波绿,君缨无尘见心曲。

江淹梦笔灵有馀,君归何时伫盈轴。

(0)

雨中送张六

秋阴蔽阳光,雨潦如昏垫。

居人郁无聊,游子行可念。

方携一樽酒,欲别情不厌。

虽无车马赠,篇赋私敢占。

人生远图在,离索安足慊。

愿为东南风,刮日豁长焰。

取觞醉车轨,千里由此渐。

(0)

过澶州阳桥有感

河水东赴海,还从天上回。

宁知今日波,还复前时来。

岸柳亦已荑,原田正莓莓。

念我平生欢,怅然使心哀。

(0)

自京师泛舟还郡作三首·其二

昔在马少游,抗志安故土。

其后庞德公,迹不践城府。

出乘款段马,身与麋鹿伍。

乡里称善人,妻子同陇亩。

人生资衣食,既足尚何取。

致求多赢馀,筋力但自苦。

(0)

绍隆院池上五首·其三

露蓼风蒲匝四阿,欠盘无数覆清波。

丁宁舟子徐移棹,枉碎池中绿锦窠。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