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从平地出尘笼,亲到诸天释梵宫。
却悟冗官长役物,争如大士日谈空。
山横青壁千层合,泉迸丹崖一线通。
幽鸟静啼人外境,疏钟不堕世间风。
目无可欲猿猱伏,心绝微尘冰鉴融。
自恨无缘陪宴坐,它生愿效种松翁。
忽从平地出尘笼,亲到诸天释梵宫。
却悟冗官长役物,争如大士日谈空。
山横青壁千层合,泉迸丹崖一线通。
幽鸟静啼人外境,疏钟不堕世间风。
目无可欲猿猱伏,心绝微尘冰鉴融。
自恨无缘陪宴坐,它生愿效种松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谷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开篇“忽从平地出尘笼,亲到诸天释梵宫”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诗人突然间离开尘世,亲近到了神圣的梵天之所,这是一个精神升华的过程。
接着,“却悟冗官长役物,争如大士日谈空”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那些沉迷于庸俗官职、被物质束缚的人们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那些能够超然物外、大智若愚之士的赞赏。
“山横青壁千层合,泉迸丹崖一线通”两句,通过对山和泉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精神上的通透与自由。
“幽鸟静啼人外境,疏钟不堕世间风”两句,则是描写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无声的环境,其中“幽鸟”的“啼”声,以及“疏钟”的鸣响,都成为诗中传递出的一种超然物外的声音。
“目无可欲猿猱伏,心绝微尘冰鉴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争和物质欲望的淡漠,以及内心世界的澄清与纯净。
最后,“自恨无缘陪宴坐,它生愿效种松翁”两句,诗人表现出一种遗憾,因为自己无法长久停留在这片宁静之地,但又表达了一种愿望,即希望能够像古代的隐士那样,在大自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岩寺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物质束缚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