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舟下潇江,泛泛入愚溪。
昔人不复见,秋草空萋萋。
委蛇望僧园,云屋倦攀跻。
林高日气薄,磔磔鸣山鸡。
倒景相吐吞,清明合致犁。
昔人怅投裔,感事多悲悽。
北邙一抔土,荣辱方今齐。
人生无百年,外物安可迷。
溪水泻石间,喧喧如鼓鼙。
了无人世想,粗可休天倪。
吾亦被黯黮,东山饱蒿藜。
二年已数至,屐齿连山溪。
行亦归三吴,孤猿安故栖。
它年若有梦,邂逅识江西。
榜舟下潇江,泛泛入愚溪。
昔人不复见,秋草空萋萋。
委蛇望僧园,云屋倦攀跻。
林高日气薄,磔磔鸣山鸡。
倒景相吐吞,清明合致犁。
昔人怅投裔,感事多悲悽。
北邙一抔土,荣辱方今齐。
人生无百年,外物安可迷。
溪水泻石间,喧喧如鼓鼙。
了无人世想,粗可休天倪。
吾亦被黯黮,东山饱蒿藜。
二年已数至,屐齿连山溪。
行亦归三吴,孤猿安故栖。
它年若有梦,邂逅识江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辽所作的《愚溪》。沈辽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愚溪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感慨。
首句“榜舟下潇江,泛泛入愚溪”,诗人乘着小船从潇江出发,缓缓驶入愚溪,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昔人不复见,秋草空萋萋”两句,诗人感叹往昔的人们已不再可见,只有荒草在秋风中摇曳,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委蛇望僧园,云屋倦攀跻”描绘了诗人眺望僧园的情景,云雾缭绕的屋宇显得格外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林高日气薄,磔磔鸣山鸡”则通过描写高林中的光线稀薄,山鸡的啼鸣,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生机。
“倒景相吐吞,清明合致犁”两句,诗人以倒影的变幻和清明的景象,比喻内心世界的复杂与和谐。“昔人怅投裔,感事多悲悽”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北邙一抔土,荣辱方今齐”将个人的荣辱与历史的沧桑联系起来,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人生无百年,外物安可迷”则是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告诫人们不应被外物迷惑,应珍惜眼前的生活。
“溪水泻石间,喧喧如鼓鼙”描绘了溪水在岩石间奔腾的景象,声音如同战鼓,充满了力量与活力。“了无人世想,粗可休天倪”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最后,“吾亦被黯黮,东山饱蒿藜”描述了诗人历经岁月的磨砺,生活简朴,但内心却保持着坚韧与淡泊。“二年已数至,屐齿连山溪”体现了诗人多次造访愚溪的经历,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眷恋。“行亦归三吴,孤猿安故栖”预示着诗人即将离开此地,回归故乡,而“它年若有梦,邂逅识江西”则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和对江西这片土地的深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沈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骚》、《选》亡来雅道穷,尚于律体见遗风。
平生莫售穿杨技,十载曾加刻楮功。
此去末应无伯乐,后来当复有扬雄。
吟窗玩味韦编绝,举世宗唐恐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