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别》
《赠别》全文
唐 / 许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0)
翻译
眼前的迎来送往从未停歇,连续不断的车马像水流一样川流不息。
要是门外没有了通向南北的路,人世间或许就能免去分别和忧愁。
苏秦何时才能带着六国相印归乡,潘岳的双鬓在秋日里为离别而斑白。
别怪我们在分别时含泪而谈,十年的耕作钓鱼生活让我怀念那沧海之滨。
注释
眼前:眼睛所见的当前情境。
迎送:迎接与送别,指社交中的相聚与离别。
不曾休:从未停止。
相续:连续不断地。
轮蹄:车轮和马蹄,代指交通工具。
门外:户外,此指离别的起点。
若无:如果没有。
南北路:指向不同方向的道路,象征离别之路。
人间:人世间。
应免:应该能够避免。
别离愁:离别的忧愁。
苏秦:战国时期纵横家,曾佩六国相印。
六印:指苏秦担任六国丞相的荣耀。
归何日:何时能归,指期待成功的归期。
潘岳:西晋文学家,以美姿容著称,此处借指文士。
双毛:两鬓的头发,这里指因年老或忧愁而生的白发。
去值秋:离别正值秋天,秋常引申为哀愁。
莫怪:不要责怪。
分襟:分手,离别。
衔泪语:含着眼泪说话。
十年:长期,泛指长时间。
耕钓:耕田与垂钓,比喻隐居生活。
忆沧洲:怀念水边的隐居之地,‘沧洲’常指隐士的居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频繁的告别场景,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和对久违重逢的深切怀念。"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了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情状,轮蹄之声如同溪流般连绵不断,形象地表达了频繁的告别和人们匆忙的脚步。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则是诗人的一种美好愿望,如果世上没有分隔南北的道路,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分别之苦。这种情感在古代尤为真切,因为交通不便,人们一旦分离,重逢的机会渺茫。

"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两句中,"苏秦六印"和"潘岳双毛"都是历史上的著名故事。苏秦以六国之印联合抗秦,是战国时期的重要事件;而潘岳则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以其才华横溢、哀婉动人著称。这里诗人借用这些历史典故,表达自己对朋友离去的不舍和对重逢的渴望。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不会因为别离而感到奇怪,因为每一次分手都如同割舍心肺一般痛苦。最后一句中提到的"十年耕钓忆沧洲","耕钓"即是耕田的工具,而这里则暗指诗人自己长时间以来对故土、对友人的思念之深。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历史厚重感。

作者介绍
许浑

许浑
朝代:唐   字:用晦(一作仲晦)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生辰:约791~约858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猜你喜欢

赠友诗十五首·其九胡先生顺伯

胡翁鄞中客,余家三世交。

内行实耿介,外易同儿曹。

吟诗贵真率,为文喜不雕。

头白老书记,功名等鸿毛。

(0)

赠友诗十五首·其一送居士旭

摩诘画山水,自言皆夙因。

焉知宋居士,乃非金粟身。

融贯得妙理,气运夺鬼神。

堪与虎头绝,凡品何等伦。

觉路一以开,顿悟超上乘。

(0)

赠阴三嘉判官致政归嘉州

矫矫独行辞巧宦,冥冥霄汉羡飞鸿。

蛾眉万叠岷江外,剑阁千寻栈路中。

晓涧翠迷邛竹雨,春城香散海棠风。

凭君为语狂歌者,栖隐于今凤德同。

(0)

同游琅琊寺次孟两峰韵

小亭岩畔转深幽,试挈壶觞结伴游。

林静屡闻红叶落,溪深时见白云流。

坐无丝竹供宾醉,袖有烟霞引客留。

忽枉小山招隐句,丛生桂树正宜秋。

(0)

诸省丈㩦游西山以病不赴

闻道香山寺,龙宫倚石岑。

泉声来树杪,云气接峰阴。

路袅丹梯峻,檐窥碧涧深。

无能陪妙躅,延望发孤吟。

(0)

赠滁州刘文学

卖药不受值,谈禅能了元。

林藏收谷虎,座有献花猿。

泛蚁常侵晓,悬鹑或负暄。

汉家徵五隐,早晚贲丘园。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