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冬三白诚沾足,遗蝗入地无须卜。
今春灵雨复频零,有秋早幸天锡福。
婪尾韶光入夏初,经旬未得甘膏霂。
五日不雨则无麦,谁能慰我宵衣独。
一夜西山殷其雷,甫田尺泽资浇沃。
枯者以苏苗者秀,或云而黄或油绿。
岂无町畦藉验农,郊畿未必同在囿。
北郊有事应斋居,星言驾彼六龙夙。
凭舆历历度村墟,麦原禾阪皆在目。
降康允矣大造仁,九重欢戚同茅屋。
此日忧怀释流览,遐心更复廑六服。
安得寓县均有秋,祈年展转眉常蹙。
昨冬三白诚沾足,遗蝗入地无须卜。
今春灵雨复频零,有秋早幸天锡福。
婪尾韶光入夏初,经旬未得甘膏霂。
五日不雨则无麦,谁能慰我宵衣独。
一夜西山殷其雷,甫田尺泽资浇沃。
枯者以苏苗者秀,或云而黄或油绿。
岂无町畦藉验农,郊畿未必同在囿。
北郊有事应斋居,星言驾彼六龙夙。
凭舆历历度村墟,麦原禾阪皆在目。
降康允矣大造仁,九重欢戚同茅屋。
此日忧怀释流览,遐心更复廑六服。
安得寓县均有秋,祈年展转眉常蹙。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进宫见路㫄禾麦喜而有作》。诗中描绘了从冬天的积雪、春天的雨水到夏天的干旱,再到最终的雨水滋润大地,使得庄稼得以生长的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上天赐福的感激之情。
首句“昨冬三白诚沾足,遗蝗入地无须卜”描述了去年冬天连续下了三次大雪,足以覆盖地面,同时暗示了冬天的寒冷足以消灭害虫,无需占卜预测。接着“今春灵雨复频零,有秋早幸天锡福”表达了对今年春天频繁降雨的欣喜,预示着秋天的丰收有望。
“婪尾韶光入夏初,经旬未得甘膏霂”则描绘了夏天初时,长时间未见甘霖,庄稼生长受到威胁。接下来“五日不雨则无麦,谁能慰我宵衣独”表达了对持续干旱的担忧,以及对雨水的迫切需求。
“一夜西山殷其雷,甫田尺泽资浇沃”描述了一夜之间,西山雷声隆隆,带来了急需的雨水,使得田地得到灌溉,庄稼得以复苏。“枯者以苏苗者秀,或云而黄或油绿”形容了雨水过后,干枯的庄稼恢复生机,青绿一片,有的甚至开始泛黄或油绿。
“岂无町畦藉验农,郊畿未必同在囿”表达了对不同地区庄稼生长情况的关心,以及对农业知识的重视。“北郊有事应斋居,星言驾彼六龙夙”提到在北郊有重要事务需要斋戒,但心中仍挂念着庄稼的生长。
“凭舆历历度村墟,麦原禾阪皆在目”描绘了皇帝亲自巡视乡村,亲眼目睹了庄稼的生长情况。“降康允矣大造仁,九重欢戚同茅屋”表达了对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期望,以及与普通百姓共忧患的情感。
最后,“此日忧怀释流览,遐心更复廑六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释然和对国家各地的关怀。“安得寓县均有秋,祈年展转眉常蹙”表达了希望全国都能丰收的愿望,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对农业丰收的期盼以及对国家繁荣的深切关怀。
丹成黄鹤去,湖上空千秋。
黄鹤胡不归,高视翔九州。
九州已陈迹,千秋谁复游。
幸子出未暮,纵观沧海流。
澄心坐岩壑,雅志凌坟丘。
徵书下云汉,湖山空复愁。
长揖谢湖山,吾志在皇休。
皇休迈三五,余心良已酬。
岂学鸱夷子,区区事吴谋。
谋成忌鸟喙,空泛五湖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