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年一甲子,发白与亲同。
养志惟高尚,遭时且固穷。
莺花知汉腊,儿女解秦风。
白露蒹葭冷,全家水曲中。
儿年一甲子,发白与亲同。
养志惟高尚,遭时且固穷。
莺花知汉腊,儿女解秦风。
白露蒹葭冷,全家水曲中。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乙丑腊月十三日,为慈爱的长辈庆祝八十二岁生日的情景,充满了对长辈长寿安康的祝愿和对家庭和谐幸福的向往。
首句“儿年一甲子”以“一甲子”这一概念,巧妙地将时间与人生阶段相联系,暗示了岁月的流转与人生的轮回。接着“发白与亲同”一句,通过描述头发的白发与亲人共存的状态,既表达了对长辈老去的感慨,也蕴含着对亲情的深厚情感。
“养志惟高尚,遭时且固穷。”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长辈人格修养的赞美,认为即使在逆境中也要保持高洁的志向,不因环境的困苦而放弃内心的追求。这种精神境界的描绘,展现了对长辈品格的高度敬仰。
“莺花知汉腊,儿女解秦风。”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莺歌燕舞、花开草长与历史的更迭相联系,同时也借儿女的言行举止,反映了家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这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家庭生活画卷,也是对家族传统与文化脉络的深情回顾。
“白露蒹葭冷,全家水曲中。”最后两句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白露初降,芦苇在微凉的秋风中摇曳,整个家庭仿佛沉浸在一片宁静祥和之中。这样的场景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更是对家庭团聚、和谐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长辈的深情厚意,对家庭和谐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是一首充满温情与哲思的作品。
过沃州,停车听我遗民讴。
兹为名邦古赵地,皇家得姓基鸿休。
自胡杂居民在鼎,民心不改千年并。
一日天开神火流,祥光塞空吐金景。
胡人惊呼上畔知,曰此异兆谁当之。
天其有意福赵氏,于斯效瑞腾炎辉。
是岁更名州作沃,自谓火炎瑞可扑。
不知字谶愈分明,天水灼然真吉卜。
君看石桥十尺横,上有蹋迹青骡行。
当年胜概压天下,岂忍岁久蒙毡腥。
我有箪壶办浆馈,未审王师何日至。
此身终作沃州民,赵氏帝王千万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