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劫互起灭,百年一踟躇。
漂流四十年,今乃言卜居。
且喜天壤间,一席亦吾庐。
稍理兰桂丛,尽平狐兔墟。
黄橼出旧蘖,紫茗抽新畬。
我本早衰人,不谓老更劬。
邦君助畚锸,邻里通有无。
竹屋从低深,山窗自明疏。
一饱便终日,高眠忘百须。
自笑四壁空,无妻老相如。
万劫互起灭,百年一踟躇。
漂流四十年,今乃言卜居。
且喜天壤间,一席亦吾庐。
稍理兰桂丛,尽平狐兔墟。
黄橼出旧蘖,紫茗抽新畬。
我本早衰人,不谓老更劬。
邦君助畚锸,邻里通有无。
竹屋从低深,山窗自明疏。
一饱便终日,高眠忘百须。
自笑四壁空,无妻老相如。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诗中“万劫互起灭,百年一踟躇”描绘了时间流转和生命短暂,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情怀。“漂流四十年,今乃言卜居”则透露了诗人长期漂泊后的定居之愿。
“且喜天壤间,一席亦吾庐”显示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快乐。接下来的“稍理兰桂丛,尽平狐兔墟”描述了诗人在新居环境中的劳作与享受自然之美。
“黄橼出旧蘖,紫茗抽新畬”写出了春天的景象和植物的生长,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我本早衰人,不谓老更劬”则是诗人自嘲自己年岁已高,但精神依旧。
“邦君助畚锸,邻里通有无”表达了社区间的互助与和谐,而“竹屋从低深,山窗自明疏”则描绘了诗人的居所之幽静与自然融合。
“一饱便终日,高眠忘百须”是对简单生活的享受,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平静。最后,“自笑四壁空,无妻老相如”显示出诗人面对孤独晚年的坦然和自嘲,这里的“老相如”可能指的是古代高僧之名,暗示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苏轼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閒居闭穷巷,拙者诚所宜。
掩书坐前楹,默与天理期。
是时新雨收,物物含秋姿。
疏檐正残日,曲几方凉飔。
群雀下空阶,逐逐顾且随。
微虫出幽隙,绕绕行复飞。
疏篁挺坚劲,不并草木衰。
丛兰吐芬芳,岂畏霜露知。
观此动与植,一一全天资。
因念物禀生,有性各异持。
夫人为灵者,仁义实所尸。
胡为智巧役,所有日夜隳。
不能保其元,妄事纷扰为。
汲汲以就死,所耗无纤釐。
还本既不完,何用冠且衣。
余因激所遇,揽笔成此诗。
庶哉学者心,读已而悟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