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袁仪卿自征播归》
《袁仪卿自征播归》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间关百战后,绝域独归时。

出塞今如此,逃虚意可知。

垂帘谈老易,舍筏證禅支。

留取门旂姓,长惊海外夷。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从遥远战场归来的人物形象,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首句“间关百战后”,以“间关”二字生动地描绘了征战的艰辛与复杂,暗示了主人公经历的无数战斗和挑战。接着,“绝域独归时”一句,点明了主人公在远离家乡的异域之地独自返回的情景,透露出一种孤独与疲惫之感。

“出塞今如此,逃虚意可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出塞”与“逃虚”的对比,表达了主人公对战争与生活的深刻反思。出塞意味着离开熟悉的环境,面对未知的挑战;而逃虚则可能暗指逃避内心空虚或对现实的不满。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也反映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思考。

“垂帘谈老易,舍筏證禅支。”这两句运用了佛教中的概念,通过“垂帘”与“谈老”、“舍筏”与“證禅”之间的关联,表达了主人公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寻求心灵平静与智慧的过程。垂帘谈老,可能象征着在宁静中回顾人生,寻找生命的意义;舍筏證禅,则可能寓意着放下外在的束缚,追求内在的精神解脱。

最后,“留取门旂姓,长惊海外夷。”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希望留下自己的名字和事迹,激励后人,同时也对海外的异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不仅是对自己功绩的肯定,也是对历史传承的一种期待,体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颂扬以及对文化影响力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从战场归来的英雄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的交织,以及对生命意义、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题曹子方诗集后

横槊当年知阿瞒,后来谁复识波澜。

两苏门地陪高咏,千古文章得细论。

耆旧只今无此语,风流端要善清言。

想当巧匠傍观处,洗尽人间斧凿痕。

(0)

从叔君冕见访山间自云平生躬耕钓无求于人中有至乐令某作诗写其萧散之状为赋此篇

青鞋布袜绿蓑衣,满目秋江白鸟飞。

小楫扁舟乘兴出,斜风细雨钓鱼归。

有间茅屋临苍巘,寻个樵夫上翠微。

闲趁牧童吹短笛,倒骑牛背入柴扉。

(0)

和胡观光黄元授二首·其二

卧听萧寺五更风,错打当年饭后钟。

不愿绨袍怜范叔,独缘蔬馔识茅容。

黄旗接武来招盗,皂盖行春且劝农。

如此偷安欲持久,荒谋诞计恐无庸。

(0)

再次前韵二首·其二

毛公过我竹间堂,赠我新诗敌夜光。

盛德自为南土秀,清风何羡北窗凉。

漳江日落人争渡,古寺僧归月上廊。

挥麈细谈家世事,时材无复数真长。

(0)

和谢倅谒县学

玉帐高谈已厌兵,聊将小队出郊坰。

先生文史三冬足,学士铜钱万选青。

他日却登龙尾道,教人顶戴佛名经。

诸儒勉称兴贤意,作赋摩空动汉庭。

(0)

寄黄平国正字

麟阁岧峣入紫清,官居真是上蓬瀛。

玉壶风采想如旧,金马文章元有声。

近喜边头新奏捷,独怜江外正拿兵。

老夫饱饭无他虑,料理敲推怠未成。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