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阳台.咏菊二首·其一》
《高阳台.咏菊二首·其一》全文
清 / 易顺鼎   形式: 词

倚袖天寒,卷帘人瘦,冷云正拥啼妆。

金缕歌残,谁怜旧日萧娘。

挑灯欲写西风怨,奈花边、影事全荒。尽思量。

负了柔乡,换了愁乡。

芳心死到春前蝶,问东园梦醒,几度炎凉。

藓砌蛛网,断魂空锁唐昌。

广寒宫树都摇落,剩人问、百感幽香。峭亭塘。

一尺秋涛,一寸秋霜。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凄清景象,以女子的视角抒发情感。"倚袖天寒,卷帘人瘦",写出女子在寒冷天气中倚着衣袖,卷起窗帘,透露出她的孤独与消瘦。"冷云正拥啼妆",通过冷云笼罩的环境,暗示女子心情低落,眼中的泪痕仿佛被云彩映衬。

"金缕歌残,谁怜旧日萧娘",借古称萧娘,表达昔日繁华不再,无人同情的落寞。"挑灯欲写西风怨",她试图在昏黄的灯光下倾诉内心的哀怨,但窗外的西风和凋零的花朵使她感到一切都已荒芜。

"尽思量。负了柔乡,换了愁乡",表达了她对过去温柔时光的怀念,以及如今愁苦生活的无奈转变。接下来,诗人将女子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芳心死到春前蝶,问东园梦醒,几度炎凉",暗示她如同春天前凋零的蝴蝶,经历了多次季节变换的冷暖。

"藓砌蛛网,断魂空锁唐昌",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破败,女子的心灵也被困在无望的境地。"广寒宫树都摇落",借用嫦娥的居所,表达女子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最后,"峭亭塘。一尺秋涛,一寸秋霜",以景结情,秋水寒霜的景象象征着她内心的孤寂与悲凉。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深秋时节的哀愁与失落,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易顺鼎独特的词作风格。

作者介绍
易顺鼎

易顺鼎
朝代:清   字:实甫   号:忏绮斋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生辰:1858~1920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
猜你喜欢

读道书作

疏林过微雨,绿叶当窗垂。

缅彼古仙者,秘言良难窥。

昼观探其赜,中夜梦见之。

玉色龙凤质,金章鸾鹤姿。

称云瑕丘仲,亹亹示端倪。

玄理贯而彻,素心欣以怡。

伊余烟霞性,早岁慕无为。

惊悟但虚室,飙轮那可追。

(0)

送杜洲殷山长归天台二首·其一

殷肇土茫茫,诗歌玄鸟祥。

建邦思得姓,易代复宾王。

德泽流千古,云礽遍四方。

深源还辅晋,郑国亦兴唐。

奕奕家声远,绵绵世泽扬。

停舟先过我,拥帚许相迎。

讲道无馀蕴,论文得细详。

(0)

去草

岁暮孰华余,幽兰植前庭。

何彼萧与蒿,亦复长青青。

纷罗夺幽色,荒秽蔽紫茎。

拔去在今日,寝食心始宁。

蒿也非尔恶,所惧乱芬馨。

(0)

庚辰春再随驾北行二首·其二

四更催蓐食,结束闹比邻。

人去留残迹,车行拥后尘。

云开还有月,风冷不知春。

幸得狐裘在,温存逆旅身。

(0)

梅花令.茶梅

澹粉轻匀。微红浅带嚬。

叶较茶枝更绿,花却似、与梅浑。傲霜开小春。

轻霞浮翠云。最好此时花尽,喜相对、共温存。

(0)

赐施烺诗

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

降帆来蜃市,露布彻龙楼。

上将能宣力,奇功本伐谋。

伏波名共美,南纪尽安流。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