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月同张伯可吴子往泛溪》
《秋月同张伯可吴子往泛溪》全文
明 / 高攀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不作清溪泛,空令此月孤。

寒烟浮欲出,远屿淡疑无。

日月高凫鹄,行藏长荻芦。

栖迟何必恶,秋色有吾徒。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月下泛舟清溪的宁静与美好。首句“不作清溪泛,空令此月孤”以反问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在月光下泛舟清溪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月与水的相得益彰之美。接下来的“寒烟浮欲出,远屿淡疑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寒烟轻浮,远处的山屿若隐若现,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

“日月高凫鹄,行藏长荻芦”两句,将目光从水面转向天空,日月高悬,飞鸟翱翔,芦苇随风摇曳,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最后,“栖迟何必恶,秋色有吾徒”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认为栖息在自然中不必感到厌恶,因为秋天的景色本身就足以成为心灵的伴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月下的溪流、烟雾、山屿、日月、飞鸟和芦苇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高攀龙

高攀龙
朝代:明   字:存之   籍贯:江苏无锡   生辰:1562年 - 1626年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猜你喜欢

送远卿之幕滇藩·其二

万里风烟六诏生,壮游莫听鹧鸪声。

行行即见薇垣紫,綵笔还看赋远征。

(0)

同官姜女遮骑山

山灵亦为妇人哀,半路能令追骑回。

何似愚公长障塞,免教骸骨尽成灰。

(0)

次汝脩观梅

帝里梅花向日红,巡檐不与少陵同。

已分上苑枝头月,肯逐高楼笛里风。

醉后共怜西圃盛,赋成谁似广平工。

九重正想调羹手,莫道商岩有傅公。

(0)

寄题葵园

沁园春色盖倾初,日涉因成趣有馀。

排闼青来山峍屼,当轩碧拥树扶疏。

忘机迹与鸥相狎,卫足心仍藿共舒。

况是侯王同姓者,何如藜杖夜雠书。

(0)

送李本宁左迁安丰·其一

久别含情思惘然,宁知乍晤是离筵。

共怜大旱当尧日,谁以薰风佐舜弦。

汲黯官阶薪积后,汉文宣室席虚前。

劝君莫唱摇红烛,鹏翼终看傍九天。

(0)

谢赐庆成宴具后合请建储毕婚用汉甫司寇韵

入趋枫陛自郊坛,咫尺天威欲报难。

推食幸从今醢署,伏蒲岂学汉师丹。

龙颜日为前星霁,燕翼春将少海团。

况有雎鸠相对喜,关关水际傍金銮。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