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年台笠代羸骖,信步篱东过舍南。
稍喜农家行食麦,径催园户去移柑。
寻花公倘来过甫,置薤吾无可语参。
诸县丰登条教简,醉翁饮少已先酣。
暮年台笠代羸骖,信步篱东过舍南。
稍喜农家行食麦,径催园户去移柑。
寻花公倘来过甫,置薤吾无可语参。
诸县丰登条教简,醉翁饮少已先酣。
这是一首描绘农村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悦和对普通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感。开篇“暮年台笠代羸骖”一句,设定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晚年生活,台笠可能是指竹制的遮阳工具,而代羸骖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融入和亲近。接着“信步篱东过舍南”继续描绘诗人在田园间散步的情景。
“稍喜农家行食麦”一句,表现出诗人对于农民生活的一份欣赏和喜悦,可能是因为麦收成熟带来的丰收喜悦。紧接着“径催园户去移柑”则显示了对果树管理的关注和期待。
“寻花公倘来过甫”一句,似乎是在描绘某位以赏花为乐的人物形象,而“置薤吾无可语参”则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心情。
最后,“诸县丰登条教简”可能是在赞扬地方官吏的善政,通过简洁有力的条令确保了农作物的丰收。而“醉翁饮少已先酣”则是对一位品酒慢享的隐士形象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珍视与向往,以及对丰收和善治的期待。
白云引策杖,苔径谁往还。
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石桥架绝壑,苍翠横鸟道。
凭槛云脚下,颓阳日犹蚤。
霓裳倘一遇,千载长不老。
灵境偶一寻,洞天碧云上。
烂柯有遗迹,羽客何由访。
日暮怅欲还,晴烟满千嶂。
绳床宴坐久,石窟绝行迹。
能在人代中,遂将人代隔。
白云风飏飞,非欲待归客。
新藤正可玩,得地又蓬时。
罗生密叶交绿蔓,欲布清阴垂紫蕤。
已带朝光暖,犹含轻露滋。
遥依千华殿,稍上万年枝。
余芳连桂树,积润傍莲池。
岂如幽谷无人见,空覆荒榛杂兔丝。
圣心对此应有感,隐迹如斯谁复知。
怀贤劳永叹,比物赋新诗。
聘丘园,访茅茨,为谢中林士,王道本无私。
山色入层城,钟声临复岫。
乘闲息边事,探异怜春候。
曲阁下重阶,回廊遥对霤。
石间花遍落,草上云时覆。
钻火见樵人,饮泉逢野兽。
道情亲法侣,时望登朝右。
执宪纠奸邪,刊书正讹谬。
茂才当时选,公子生人秀。
赠答继篇章,欢娱重朋旧。
垂帘独衰疾,击缶酬金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