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石露山骨,乔松吸云根。
于焉聊一憩,可以清心魂。
怪石露山骨,乔松吸云根。
于焉聊一憩,可以清心魂。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通过“怪石”与“乔松”的形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景观。首句“怪石露山骨”,以“怪石”突出山体的奇特与峥嵘,仿佛山之骨骼显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乔松吸云根”一句,将“乔松”与“云根”相结合,不仅展现了松树的高大挺拔,更赋予了其吸纳云雾的灵动之感,使画面更加生动。
“于焉聊一憩,可以清心魂。”则表达了诗人在此美景中短暂休息的心境,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得以净化心灵,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角断谯门,梧寒幕府,何郎重到销魂。
骑竹欢游,而今石老云昏。
堂前燕子无归处,渺难寻、旧日巢痕。
悄无言、吊月吟秋,不为闻猿。
百年富贵春婆梦,问黄鸡未唱,谁醒前尘。
宝玦珊瑚,争知少小王孙。
长携手地新烟换,奈当时、倦柳都髡。
共温存、岁晚江空,且倒清尊。
何事西风,又吹我、一点征帆东下。
无那寒驿,镫昏沈沈怨遥夜。
秋色里、青袍似草,算离恨、不堪重写。
倦倚烟篷,霜空雁杳,谁共情话。
最惆怅、石老云荒,渐忘却城阴旧游冶。
剩有一弓残月,映晴川如画。
添几许、枯荷败苇,便梦回、误了亭榭。
为语沙际轻鸥,甚时来也。
一匊春愁起,被软潮吹断,深浅无据。
阁住余寒,怕东风暗卷,濛濛酥雨。旧约湔裙误。
问何似、六朝眉妩。
便碧云、几叶遮留,难唤冶桃前渡。冉冉薄阴凄楚。
恁怨草愁波。人在南浦。
弱柳微黄,怕穿烟乳燕,半衔离絮。梦堕斜阳路。
悄不是、旧听莺处。无奈中酒时光,归期又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