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台文法地,翰林清切司。
鹰猜课野鹤,骥德责山麋。
课责虽不同,同归非所宜。
是以方寸内,忽忽暗相思。
夏日独上直,日长何所为。
澹然无他念,虚静是吾师。
形委有事牵,心与无事期。
中臆一以旷,外累都若遗。
地贵身不觉,意闲境来随。
但对松与竹,如在山中时。
情性聊自适,吟咏偶成诗。
此意非夫子,馀人多不知。
宪台文法地,翰林清切司。
鹰猜课野鹤,骥德责山麋。
课责虽不同,同归非所宜。
是以方寸内,忽忽暗相思。
夏日独上直,日长何所为。
澹然无他念,虚静是吾师。
形委有事牵,心与无事期。
中臆一以旷,外累都若遗。
地贵身不觉,意闲境来随。
但对松与竹,如在山中时。
情性聊自适,吟咏偶成诗。
此意非夫子,馀人多不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夏日的清净与悠闲之情怀。开篇“宪台文法地,翰林清切司”两句,通过对官职名称的排比,营造出一种清朗的意境,表明作者所处的是一个清幽而又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鹰猜课野鹤,骥德责山麋”继续这般笔法,将自然界的生物行为与人世间的考核责任相比较,生动地展示了自然与文人的和谐共存。
接着,“课责虽不同,同归非所宜”一句,表达出作者对现实责任与个人内心世界之间差异的感慨,以及这种差异带来的不适应感。诗人通过“是以方寸内,忽忽暗相思”表露了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思念,这种情感在夏日的长天中显得尤为突出。
“夏日独上直,日长何所为”一句,则是诗人面对漫长的夏日时光,感到无从施展自己的才华与能量。紧接着,“澹然无他念,虚静是吾师”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清净、无为而治的追求,将这种状态视作自己的导师。
“形委有事牵,心与无事期”一句,则是对身处尘世之累与内心渴望脱离的矛盾做出的表达。诗人通过“中臆一以旷,外累都若遗”这两句,展示了自己对于内在世界的珍视和对外界纷扰的放弃。
“地贵身不觉,意闲境来随”则是诗人对待遇环境的豁达态度,以及这种豁达带来的心灵自由。末尾,“但对松与竹,如在山中时”一句,通过与自然界的亲近感,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和返璞归真的向往。
最后,“情性聊自适,吟咏偶成诗”是诗人对于内心情感的顺应,以及这种情感如何促使他创作出这首诗的描述。尾句“此意非夫子,馀人多不知”则是在强调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怀与一般观点不同,不被大众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在夏日独处时的清净自得,以及对于生命真谛的个人感悟。
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
粗诗怪我心犹壮,细字怜君眼未花。
霜落初惊衾簟冷,酒酣犹喜笑言哗。
归心知有三秋恨,莫学匆匆下坂车。
门前溪水似渔家,流浪江湖归未涯。
邂逅高人来说法,支离枯木旋开花。
诸生试罢书如积,剧县归时论正哗。
安得骑鲸従李白,试看牛女转云车。
渴醪能使客忘家,屈指归期已有涯。
鱼化昨宵惊细雨,鹿鸣他日饮寒花。
已谙江上肴蔬薄,莫笑衙前鼓笛哗。
太守况兼乡曲旧,会须投辖止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