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枝叶叶萧萧响,荒汀暮寒时候。
映水成云,迎风化雪,色相似空还有。萍踪浪走。
问飞渡烟潮,折来能否。
未了尘根,扫花留做美人帚。
蒹葭霜信渐老,看搓晴弄雨,摇漾千亩。
蛱蝶秋魂,琵琶夜泪,月满浔阳江口。相逢病柳。
算舞絮光阴,一般消瘦。送尽离船,雁归人去后。
枝枝叶叶萧萧响,荒汀暮寒时候。
映水成云,迎风化雪,色相似空还有。萍踪浪走。
问飞渡烟潮,折来能否。
未了尘根,扫花留做美人帚。
蒹葭霜信渐老,看搓晴弄雨,摇漾千亩。
蛱蝶秋魂,琵琶夜泪,月满浔阳江口。相逢病柳。
算舞絮光阴,一般消瘦。送尽离船,雁归人去后。
这首《齐天乐·其三·芦花》是清代词人黄燮清的作品,以芦花为题材,描绘了一幅秋日荒汀的景象。开篇“枝枝叶叶萧萧响”以声音入笔,形象地刻画出芦花在秋风中摇曳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映水成云,迎风化雪",运用比喻,写芦花倒影在水面如云朵,随风飘散如雪花,展现出芦花的洁白与轻盈。
接下来,“萍踪浪走”表达芦花随波逐流的无定命运,“飞渡烟潮,折来能否”则寓言式地询问能否将芦花留住,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未了尘根,扫花留做美人帚”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芦花的怜惜,将其比作美人之帚,寓意即使凋零也要留下美好的痕迹。
下片转而描绘芦花在秋雨中的景象,“蒹葭霜信渐老”点明季节更迭,“搓晴弄雨,摇漾千亩”描绘出芦花在风雨中的动态美,同时也暗含时光流转之意。"蛱蝶秋魂,琵琶夜泪"借物抒情,芦花如秋魂,琵琶声似夜泪,寄寓了词人的哀愁和怀旧之情。
最后,“相逢病柳”以柳树的衰弱象征自己的病态,“算舞絮光阴,一般消瘦”感叹岁月匆匆,自己与芦花一样日渐憔悴。“送尽离船,雁归人去后”以离别之景收束全词,表达了词人面对离别时的孤独与失落。
整体来看,黄燮清在这首词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芦花的美丽与哀愁,以及人生的无常与变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儿牧牛,丰林清润纵尔游。
长鞭短策莫轻举,从渠饮齧饱即休。
老幼年年仰衣食,耕种田园藉牛力。
早夜单衣自饭之,祇恐春来或牛瘠。
日日丁宁语牧儿,老翁饷尔当及时。
笼禽吹笛任相学,慎勿将牛尝苦之。
牛不耕田廪无粟,淮上三年食人肉。
秋意日萧索,郊园霜露余。
出游无山水,聊复守吾庐。
巷辙久已断,山瓢仍屡虚。
非甘寂寞者,谁乐此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