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教只知遮老眼,银蟾不觉上孤峰。
看来看到无看处,光境俱忘一卷终。
古教只知遮老眼,银蟾不觉上孤峰。
看来看到无看处,光境俱忘一卷终。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惟一的作品《对月了残经赞》。诗人以月光与佛经为媒介,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个人修行的体验。"古教只知遮老眼",暗示古老的教诲如同遮蔽视线的老眼,可能让人陷入执着;"银蟾不觉上孤峰",将月亮比喻为智慧之光,它悄然照亮修行者的内心,超越世俗的高峰。"看来看到无看处",意味着在深入观察和领悟后,达到了无我之境,不再受限于外在的视角;"光境俱忘一卷终",则表达了在月光与经卷的陪伴下,诗人达到了忘我忘物的禅定状态,完成了对佛法经卷的参悟。整首诗寓言式地展现了修行者的心路历程,富有哲理。
万山落飞瀑,竞向清溪会。
潆洄穿松杉,葱茜纷映带。
积石竦剑芒,百里无静濑。
篙师惯歌啸,险绝了不碍。
攒霄排岩峦,幽异此中最。
转惜险巇中,苍黄出烟霭。
渔火半明灭,海月上山背。
家乡送别人,已隔青峰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