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不用车,人人乘马驰。
王良虽善御,揽辔欲从谁。
汉武伐大宛,杀人若京坻。
孝文却走马,独行先安之。
万物命在天,取舍各有时。
阴阳更用事,冬暖岂所宜。
卞氏强献玉,两刖亦已痴。
幸终遇良工,已剖得不疑。
天下不用车,人人乘马驰。
王良虽善御,揽辔欲从谁。
汉武伐大宛,杀人若京坻。
孝文却走马,独行先安之。
万物命在天,取舍各有时。
阴阳更用事,冬暖岂所宜。
卞氏强献玉,两刖亦已痴。
幸终遇良工,已剖得不疑。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开篇“天下不用车,人人乘马驰”描绘了一种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人们纷纷放弃稳重的交通工具而追求速度,这也许反映出作者对于当时急躁浮躁的社会风气的担忧。
接下来的“王良虽善御,揽辔欲从谁”则是借用古代著名的驭手王良来表达,即便是技艺高超的人,也在这种环境中感到迷茫,不知该跟随谁。
紧接着,“汉武伐大宛,杀人若京坻。孝文却走马,独行先安之”通过历史的对比,展示了王者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转变,从而引出“万物命在天,取舍各有时”的哲理,强调了顺应自然、适时而动的道理。
下文,“阴阳更用事,冬暖岂所宜。卞氏强献玉,两刖亦已痴。幸终遇良工,已剖得不疑”则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以及古代卞氏献玉的故事,表达了对于时机和技艺的尊重与肯定。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邃的历史洞见,更透露了一种对社会、自然及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渡浮桥,黄流喷薄翻云涛。
骈头巨舰寸金纤,翼以巨木维虹腰。
戍河老兵三太息,顾语行人泪沾臆。
去年造桥民力殚,今年过桥车毂击。
只愁屡坏费修营,追呼无时困征役。
前月南朝天使来,欲令践此誇雄哉。
无何层冰蔽流下,三十六洪中夜摧。
当时白马津头渡,不下毡车上船去。
今朝缓辔扬鞭回,笑踏长鲸指归路。
但愿河伯常安流,斯桥不断千古浮。
他年过师枕席上,孰忧王旅行无舟。
适见黎阳山下驿,驿垣破处龟趺出。
丰碑大字天成桥,犹是宣和时相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