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浮桥,黄流喷薄翻云涛。
骈头巨舰寸金纤,翼以巨木维虹腰。
戍河老兵三太息,顾语行人泪沾臆。
去年造桥民力殚,今年过桥车毂击。
只愁屡坏费修营,追呼无时困征役。
前月南朝天使来,欲令践此誇雄哉。
无何层冰蔽流下,三十六洪中夜摧。
当时白马津头渡,不下毡车上船去。
今朝缓辔扬鞭回,笑踏长鲸指归路。
但愿河伯常安流,斯桥不断千古浮。
他年过师枕席上,孰忧王旅行无舟。
适见黎阳山下驿,驿垣破处龟趺出。
丰碑大字天成桥,犹是宣和时相笔。
渡浮桥,黄流喷薄翻云涛。
骈头巨舰寸金纤,翼以巨木维虹腰。
戍河老兵三太息,顾语行人泪沾臆。
去年造桥民力殚,今年过桥车毂击。
只愁屡坏费修营,追呼无时困征役。
前月南朝天使来,欲令践此誇雄哉。
无何层冰蔽流下,三十六洪中夜摧。
当时白马津头渡,不下毡车上船去。
今朝缓辔扬鞭回,笑踏长鲸指归路。
但愿河伯常安流,斯桥不断千古浮。
他年过师枕席上,孰忧王旅行无舟。
适见黎阳山下驿,驿垣破处龟趺出。
丰碑大字天成桥,犹是宣和时相笔。
这首宋代诗人周麟之所作的《中原民谣·渡浮桥》描绘了浮桥的壮观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社会现实。首句“渡浮桥,黄流喷薄翻云涛”展现了黄河水势汹涌,浮桥如在波涛中起伏的壮丽画面。接下来的诗句“骈头巨舰寸金纤,翼以巨木维虹腰”运用比喻,形容船只众多,桥身犹如彩虹横跨河流。
诗中表达了对戍守边河的老兵们的同情,“戍河老兵三太息,顾语行人泪沾臆”,他们目睹桥梁频繁损坏,劳役繁重,不禁感慨落泪。诗人借南朝使者来访,欲夸耀桥梁之事,暗示了官府的虚荣与民众的苦难,“无何层冰蔽流下,三十六洪中夜摧”,形象地描绘了浮桥在恶劣天气下的脆弱。
诗人感叹过去人们不得不冒着严寒骑马过桥,而今则轻松返回,“今朝缓辔扬鞭回,笑踏长鲸指归路”,对比之中揭示了生活的改善。最后,诗人祈愿河神保佑桥梁平安,希望它能长久存在,成为后人过河的保障,“他年过师枕席上,孰忧王旅行无舟”。
结尾部分,诗人提及黎阳山下的驿站,一座由宣和年间宰相亲笔题字的丰碑,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传承,“丰碑大字天成桥,犹是宣和时相笔”。整首诗通过浮桥的兴衰,寓言了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的艰辛,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山中举头望日边,长安不见空云烟。
归来长安望山上,时移事改应潸然。
管弦去尽宾客散,惟有马埒编金泉。
渥洼故自千里足,要饱风雪轻山川。
屈居华屋啖枣脯,十年俯仰龙旂前。
却因瘦病出奇骨,盐车之厄宁非天。
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
画山何必山中人,田歌自古非知田。
郑虔三绝君有二,笔势挽回三百年。
欲将岩谷乱窈窕,眉峰修嫭誇连娟。
人间何有春一梦,此身将老蚕三眠。
山中幽绝不可久,要作平地家居仙。
能令水石长在眼,非君好我当谁缘。
愿君终不忘在莒,乐时更赋《囚山篇》。
《王晋卿作《烟江叠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特奇丽。因复次韵,不独纪其诗画之美,亦为道其出处契阔之故,而终之以不忘在莒之戒,亦朋》【宋·苏轼】山中举头望日边,长安不见空云烟。归来长安望山上,时移事改应潸然。管弦去尽宾客散,惟有马埒编金泉。渥洼故自千里足,要饱风雪轻山川。屈居华屋啖枣脯,十年俯仰龙旂前。却因瘦病出奇骨,盐车之厄宁非天。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画山何必山中人,田歌自古非知田。郑虔三绝君有二,笔势挽回三百年。欲将岩谷乱窈窕,眉峰修嫭誇连娟。人间何有春一梦,此身将老蚕三眠。山中幽绝不可久,要作平地家居仙。能令水石长在眼,非君好我当谁缘。愿君终不忘在莒,乐时更赋《囚山篇》。
https://shici.929r.com/shici/rr59t.html
落帆古戍下,积雪高如丘。
强邀诗老出,疏髯散飕飗。
僧房有宿火,手足渐和柔。
静士素寡言,相对自忘忧。
铜炉擢烟穗,石鼎浮霜沤。
征夫念前路,急鼓催行舟。
我行虽有程,坐稳且复留。
大哉天地间,此生得浮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