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残酒正中,浮云遮住月当空。
江湖归梦怜坡老,宾从清谈愧庾公。
谁把哀弦开上界,自携长剑倚崆峒。
人间枉作孀娥怨,玉宇沉沉路不通。
水调歌残酒正中,浮云遮住月当空。
江湖归梦怜坡老,宾从清谈愧庾公。
谁把哀弦开上界,自携长剑倚崆峒。
人间枉作孀娥怨,玉宇沉沉路不通。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次韵答兰史中秋有怀》,通过对月夜景象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感慨,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心境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首句“水调歌残酒正中”,以酒消愁,但歌声已残,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落寞。接着,“浮云遮住月当空”运用自然景象象征人生际遇的不顺,月被云遮,如同诗人的心境被现实所掩。
“江湖归梦怜坡老,宾从清谈愧庾公”借苏东坡(坡老)和庾亮(清谈之士)的典故,表达自己漂泊江湖的无奈和对高雅清谈的向往,却感到愧对这样的贤人。
“谁把哀弦开上界,自携长剑倚崆峒”一句,诗人仿佛在问谁能拨动苍穹的哀弦,他则独自持剑,寄情于山川,寻求精神的寄托。
最后两句“人间枉作孀娥怨,玉宇沉沉路不通”,以嫦娥的孤寂比喻自己的孤独,感叹人间道路不通,无法实现理想,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哀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幽远,展现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孤独与追求。
繫梦淮底村,愁步千里积。
荷碧水到门,洗眼湖上宅。
徇物情易迁,俄复百端集。
初年耿志事,千仞瘗冰雪。
漫作徐泗游,惝恍对沟瘠。
未能六凿通,那救枯鱼泣。
所学失平生,衔髓馀惨戚。
有如临化消,空养千金璧。
孤往违因依,怀远互凄恻。
堂堂青石牛,重负万钧去。
八风作日用,几辈仍此度。
无益遣有涯,何缘得依据。
饮水图满腹,双井一杯露。
风雨不予违,婉娈同寐寤。
深冥千仞溪,滑坡留一步。
东轩一老人,启我开径路。
欲尝初滴源,派流兹可溯。
韩饶并高音,寂寞伤遗著。
潜幽七百载,乍见乃如故。
陵阳自得师,臭味不差误。
倚松颇早计,一偈了灾惧。
万古身后前,片羽资感慕。
要知薪火传,杲杲初无住。
无隐有心香,百世犹旦暮。
何用惜夏高,无言同此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