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为别贵阳逢,将遇还同未别悰。
书剑偶来方远驾,宫墙曾许扣洪钟。
共知世仰昌黎斗,安得云从东野龙。
肯为穷荒阻幽逸,碧山诗思更重重。
漓江为别贵阳逢,将遇还同未别悰。
书剑偶来方远驾,宫墙曾许扣洪钟。
共知世仰昌黎斗,安得云从东野龙。
肯为穷荒阻幽逸,碧山诗思更重重。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衷所作的《将至贵阳喜竹溪再会凭轼有赋》。诗中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竹溪在贵阳重逢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友情和文学创作的深厚情感。
首句“漓江为别贵阳逢”,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分别后,终于在贵阳重聚的情景,充满了重逢的喜悦。接着,“将遇还同未别悰”一句,表达了虽然相逢,但心中的激动与离别时相似,强调了友情的深厚与珍贵。
“书剑偶来方远驾,宫墙曾许扣洪钟”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书剑”象征文人的志向与追求,“远驾”形容远行求学或仕途的艰辛,“宫墙”暗指官场,“洪钟”则象征着声名与成就。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自己求学、仕途的历程,也暗示了与友人共同经历的岁月。
“共知世仰昌黎斗,安得云从东野龙”两句,提到韩愈(昌黎)与孟郊(东野龙),都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以此来表达对文学才华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同创造文学佳作的愿望。
最后,“肯为穷荒阻幽逸,碧山诗思更重重”两句,表达了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也不会阻碍诗人与友人的诗意交流,反而激发了更多的创作灵感。碧山象征着自然美景,诗思则代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去年春上巳,送子珠江南。
愿子岢峨舟,上无樯与帆。
今年小寒食,送子珠江北。
愿子万里身,上有双飞翼。
三岁别妻孥,梦中见颜色。
吴下一舂人,鸳鸯苦无力。
娇女未扶床,呱呱在锦臆。
游札有遗风,伯鸾所朝夕。
昔家梧宫傍,今移拂水侧。
言公昔浣衣,有石方且直。
夫在石东耕,妇在石西织。
节节皆为双,白纻充衣食。
裁成一明月,皎洁终何极。
北辰垂大象,造化实枢机。
吐纳天中黄,群星蒙光辉。
真气贯我身,洪荒如盘羲。
清宵事禹步,斗路无端倪。
灵风吹羽裾,飘飖将安归。
天回九地转,彷佛乘龙螭。
嗟彼世间人,神珠弃污泥。
变诈成功名,英雄诚小儿。
何如长桑君,长咏还虚辞。
十月河已冰,朔风苦萧瑟。
之子望松楸,行行雪没膝。
乌乌啼以南,乌乌啼以北。
一啼一白头,阿母不可得。
墓道何巉岩,送者皆匍匐。
飞土逐丰狐,殷勤助封植。
而我独不遑,泪垂但沾臆。
以君孝子思,茫茫此何极。
母兮在苍天,朝朝见颜色。
母兮在黄泉,暮暮闻叹息。
文章为牺牲,仁义为鼎实。
庶几贻令名,以为天下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