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晚岁厌红尘,归去秋山看白云。
煮石呼童供鹤料,写经留客换鹅群。
镵收林药西风老,火养炉丹静夜分。
二十四桥多月色,玉箫还许世人闻。
漫游晚岁厌红尘,归去秋山看白云。
煮石呼童供鹤料,写经留客换鹅群。
镵收林药西风老,火养炉丹静夜分。
二十四桥多月色,玉箫还许世人闻。
这首明代诗人林弼的《赠谢元初秋山高隐图》描绘了一位年迈的隐士在晚年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首句“漫游晚岁厌红尘”表达了主人公对喧嚣红尘生活的淡漠,而“归去秋山看白云”则展现出他对宁静山居生活的渴望,与白云为伴,享受清闲。
接下来,“煮石呼童供鹤料,写经留客换鹅群”描绘了隐士的日常生活,他以山石烹煮食物喂养仙鹤,用抄写佛经的方式款待来访的客人,体现了他的超然物外和简朴生活态度。
“镵收林药西风老,火养炉丹静夜分”进一步描绘了隐士在山中采药炼丹的情景,西风萧瑟,他静静地守着炉火,沉浸于修炼之中。
最后两句“二十四桥多月色,玉箫还许世人闻”以月光下的二十四桥和悠扬的玉箫声作结,暗示虽然隐居深山,但其高雅情趣仍能与世人分享,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士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方式,以及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
可怜好风景,不解嫌贫家。
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
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村歌与社舞,客哂主人夸。
但问乐不乐,岂在钟鼓多。
客告暮将归,主称日未斜。
请客稍深酌,愿见朱颜酡。
客知主意厚,分数随口加。
堂上烛未秉,座中冠已峨。
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
长跪谢贵客,蓬门劳见过。
客散有馀兴,醉卧独吟哦。
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
六月滩声如猛雨,香山楼北畅师房。
夜深起凭栏杆立,满耳潺湲满面凉。
纱巾草履竹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
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
刘纲与妇共升仙,弄玉随夫亦上天。
何似沙哥领崔嫂,碧油幢引向东川。
金花银碗饶君用,罨画罗衣尽嫂裁。
觅得黔娄为妹婿,可能空寄蜀茶来。
低屏软褥卧藤床,舁向前轩就日阳。
一足任他为外物,三杯自要沃中肠。
头风若见诗应愈,齿折仍夸笑不妨。
细酌徐吟犹得在,旧游未必便相忘。
亦知数出妨将息,不可端居守寂寥。
病即药窗眠尽日,兴来酒席坐通宵。
贤人易狎须勤饮,姹女难禁莫谩烧。
张道士输白道士,一杯沆瀣便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