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大幻师,种种示方便。
虽于土石中,神力亦周遍。
君看此翠琅,乃有罗汉面。
殷勤作礼相,形质皆可辨。
初观顶相殊,次观双足现。
僧袍如轻绡,风举势转旋。
得非方广尊,影落此石片。
千年磨不尽,若坚金百炼。
我来一瞻敬,赞叹未曾见。
摩挲谛玩久,欲去反留恋。
叮咛善守护,尊者俱神变。
会当清夜阑,神光照金殿。
吾闻大幻师,种种示方便。
虽于土石中,神力亦周遍。
君看此翠琅,乃有罗汉面。
殷勤作礼相,形质皆可辨。
初观顶相殊,次观双足现。
僧袍如轻绡,风举势转旋。
得非方广尊,影落此石片。
千年磨不尽,若坚金百炼。
我来一瞻敬,赞叹未曾见。
摩挲谛玩久,欲去反留恋。
叮咛善守护,尊者俱神变。
会当清夜阑,神光照金殿。
这首宋代诗人曾季狸的《罗汉石》描绘了一块神奇的石头,据传是大幻师以神力所化,具有罗汉的形象。诗人首先惊叹于石头中蕴含的佛法智慧,即使在寻常土石之中,其神力也无所不在。接着,他细致地描述了石头的细节,如罗汉的面部特征清晰可见,僧袍轻薄如绡,随风飘动,仿佛方广尊者的身影投影其上。石头经过千年的磨砺,依然坚韧如金,令人赞叹。
诗人对这块石头充满敬畏和敬仰,长时间地摩挲欣赏,甚至在离开时都依依不舍。他叮嘱要妥善保护,因为这尊者似乎随时可能显现出神变。最后,他想象在清夜之时,神光将照耀整个金殿,增添了神秘而神圣的气氛。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佛法与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和崇敬。
关西兵马盛车邻,君向吴门望缇群。
聚米山川都掌内,折胶天气及秋分。
大将军令穷青海,三受降城起拂云。
壮士不甘文学老,应须一剑取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