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沙边一系舟,山亭步转更登楼。
仆知旧事问能荅,客有馀情行复留。
背谷且看花独放,隔林曾听鸟相求。
主人试屐今何处,应在龙峰最上头。
南郭沙边一系舟,山亭步转更登楼。
仆知旧事问能荅,客有馀情行复留。
背谷且看花独放,隔林曾听鸟相求。
主人试屐今何处,应在龙峰最上头。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访友不遇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首联“南郭沙边一系舟,山亭步转更登楼”,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访友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舟系于南郭沙边,人在山亭间漫步,又登高望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探索精神。
颔联“仆知旧事问能答,客有余情行复留”,通过对话的形式,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仆人了解旧事,能够回答,而客人则因余情未尽,选择留下,进一步深化了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
颈联“背谷且看花独放,隔林曾听鸟相求”,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背谷之处,花独自绽放,展现出一种独立而不失风骨的美;隔着树林,鸟儿相互呼唤,传递着生命的活力与和谐。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寓意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追求。
尾联“主人试屐今何处,应在龙峰最上头”,以疑问的方式收束全诗,表达了对主人行踪的关切与期待。主人试穿木屐,却不知其现在何处,是否已攀登至龙峰之巅。这一问,既是对友人行踪的关心,也是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探索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访友不遇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佛是西天之梵语,此土将觉义以同名。
心迷不觉属众生,心转觉时一切佛。
佛开口处为言教,化导迷心转觉心。
众生开口成寐语,沙魇群迷叫不醒。
迷悟不同希达者,诸佛方便救迷情。
情忘想尽明心者,海藏琅函不可轻。
在在处处堪闻演,共祝吾皇亘古今。
臣忠子孝那边静,风雨调和物物成。
是非一体元无二,佛与众生不出心。
我今圆满如来藏,唯愿众生发信心。
等与如来同受用,一闻千悟永瞻钦。
这回针芥若不遇,刹那失足坠幽冥。
阎公问汝将何答,未免刀山火燄林。
地狱皆因心不悟,一十八界杳难寻。
八万四千城可畏,铁围无间苦呻吟。
个中不遇佛光照,万劫无由得出轮。
忉利诸天因业坠,后闻天鼓复超升。
人生有限空花相,光阴迅速岂堪停。
古人究道如救头,后士无依岂不惊。
一失人身难再复,荣华富贵苦来临。
如今自有非他事,性水澄清理甚深。
海印森罗融万象,湛然无古亦无今。
化无所化知无二,自肯随心了此经。
《偈颂三十首·其十九》【宋·释印肃】佛是西天之梵语,此土将觉义以同名。心迷不觉属众生,心转觉时一切佛。佛开口处为言教,化导迷心转觉心。众生开口成寐语,沙魇群迷叫不醒。迷悟不同希达者,诸佛方便救迷情。情忘想尽明心者,海藏琅函不可轻。在在处处堪闻演,共祝吾皇亘古今。臣忠子孝那边静,风雨调和物物成。是非一体元无二,佛与众生不出心。我今圆满如来藏,唯愿众生发信心。等与如来同受用,一闻千悟永瞻钦。这回针芥若不遇,刹那失足坠幽冥。阎公问汝将何答,未免刀山火燄林。地狱皆因心不悟,一十八界杳难寻。八万四千城可畏,铁围无间苦呻吟。个中不遇佛光照,万劫无由得出轮。忉利诸天因业坠,后闻天鼓复超升。人生有限空花相,光阴迅速岂堪停。古人究道如救头,后士无依岂不惊。一失人身难再复,荣华富贵苦来临。如今自有非他事,性水澄清理甚深。海印森罗融万象,湛然无古亦无今。化无所化知无二,自肯随心了此经。
https://shici.929r.com/shici/6EP3wr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