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树扶苍岩,迸泉垂碧涧。
委宛藏佳处,结搆得禅院。
无一物不度,如来之本愿。
譬诸彼定水,有投斯必溅。
窗罗鹫岭峰,阶俯猴江沜。
强名般若台,般若是真幻。
叠树扶苍岩,迸泉垂碧涧。
委宛藏佳处,结搆得禅院。
无一物不度,如来之本愿。
譬诸彼定水,有投斯必溅。
窗罗鹫岭峰,阶俯猴江沜。
强名般若台,般若是真幻。
这首诗描绘了般若台的自然美景与禅意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般若台周围的景致一一展现:叠树苍岩,迸泉碧涧,佳处结禅院,无一物不度,仿佛万物皆应佛法而动。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佛教哲学相结合,通过“般若是真幻”这一句,表达了对佛法深邃哲理的感悟,即一切现象皆是虚幻,唯有佛法能揭示真相。
诗中“窗罗鹫岭峰,阶俯猴江沜”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般若台的地理位置,高耸的鹫岭与俯瞰的猴江沜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山川的壮丽,也暗示了佛法的深远与超脱。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思,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虔诚敬仰。
汉庭重八使,同日出东都。
仗节年仍少,埋轮气不孤。
诏书敦直指,悬弩肃前驱。
宣布君恩被,周爰楚泽纡。
秋风捲旌旆,桂楫上江湖。
游子故乡在,相思天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