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破肉胡兵利,汉将驱人死胡地。
丈夫四出妇女号,长安十日城门闭。
夜入南山忍冲虎,尚胜迢迢随捕虏。
城中有地尽蓬蒿,城下何人种禾黍。
夜闻《董逃》四面歌,却思乡土泪滂沱。
北风破肉胡兵利,汉将驱人死胡地。
丈夫四出妇女号,长安十日城门闭。
夜入南山忍冲虎,尚胜迢迢随捕虏。
城中有地尽蓬蒿,城下何人种禾黍。
夜闻《董逃》四面歌,却思乡土泪滂沱。
这首明代诗人贝琼的《董逃行》描绘了一幅战乱中百姓生活的艰辛画面。首句“北风破肉胡兵利”以严寒和敌人的强大攻势为背景,暗示战争的残酷。接着,“汉将驱人死胡地”揭示了士兵们的悲惨命运,被驱使在异域战场送命。
“丈夫四出妇女号”展现了家庭离散,妇女们在家中哭泣的场景,体现出战乱对平民生活的巨大冲击。“长安十日城门闭”进一步强化了紧张气氛,城门紧闭,仿佛整个社会陷入了恐慌与封闭。
“夜入南山忍冲虎”写出了逃难者的艰难,夜晚还要面对猛兽的威胁,但仍然不愿被俘。“城中有地尽蓬蒿,城下何人种禾黍”则反映出战后荒芜,田园无人照料的景象,生活陷入困顿。
最后两句“夜闻《董逃》四面歌,却思乡土泪滂沱”,通过听到故乡的歌曲,引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无尽的泪水,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故乡的深深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真实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