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院秋千,又还拆了。绿苔遍地青春老。
画楼日晚燕归巢,红稀翠盛梅初小。
窈窕身轻,怎禁烦恼。罗衣渐减怯风峭。
韶华好景想多才,厌厌只为书音少。
闲院秋千,又还拆了。绿苔遍地青春老。
画楼日晚燕归巢,红稀翠盛梅初小。
窈窕身轻,怎禁烦恼。罗衣渐减怯风峭。
韶华好景想多才,厌厌只为书音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安世的《踏莎行·其四》,通过对闲静院落秋千的描述,表达了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闲院秋千,又还拆了。绿苔遍地青春老。" 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废弃的庭院景象,秋千已经拆除了,院中长满了绿色的苔藓。这是对过往欢乐时光的追忆,而今朝千已不再摇曳,反映出了时间流逝、青春易逝的主题。
"画楼日晚燕归巢,红稀翠盛梅初小。" 这两句则描绘出傍晚时分,燕子归巢的情景,以及初放的小梅花。这里的“画楼”、“燕归巢”都是静谧安宁的象征,而“梅初小”则是对未完全展现之美的一种期待。
"窈窕身轻,怎禁烦恼。罗衣渐减怯风峭。"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秋天的清冷中感受到的身体轻盈和内心的烦躁不安。同时,“罗衣渐减”则是对寒凉季节里衣物逐渐加重的写照,通过这种描绘增强了季节变化与个人情感的联系。
"韶华好景想多才,厌厌只为书音少。"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和才能的追求,以及对书卷中寥寥书声的不满。这里的“韶华”指代青春,“多才”则是希望拥有更多的文学才能,以便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闲院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以及对于个人才华和书卷世界的渴望。诗中充满了静谧而深远的意境,是一篇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的佳作。
犹忆乘槎醉眼开,而今世变总蒿莱。
山连北固相将断,雨隔西津不过来。
佛占祗园银作界,人游蓬岛玉为台。
几回欲话兴亡事,月落潮平未尽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