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将短鬓受秋风,倏忽炎凉事不同。
青史合居人品上,白云肯到市声中。
蕙肴兰藉何须饱,芰制荷衣未觉穷。
驷马高车足忧患,五湖归作钓鱼翁。
还将短鬓受秋风,倏忽炎凉事不同。
青史合居人品上,白云肯到市声中。
蕙肴兰藉何须饱,芰制荷衣未觉穷。
驷马高车足忧患,五湖归作钓鱼翁。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自觉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还将短鬓受秋风,倏忽炎凉事不同。"
这两句诗描写了季节的更替,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变化。"短鬓"指的是头发的一部分,用来代指年轻时光的消逝;"受秋风"则是说即使在秋天,也还要承受时间流逝的无情。"倏忽"表达了时间飞逝,转瞬即逝的感觉;"炎凉事不同"说明随着季节的变化,世事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
"青史合居人品上,白云肯到市声中。"
这两句诗则是说历史上的记载(青史)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德,而远离尘嚣的白云,却能不受市井喧哗之声的干扰。这表明诗人对于高洁脱俗的追求。
"蕙肴兰藉何须饱,芰制荷衣未觉穷。"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蕙肴"指的是草木之美;"兰藉"则是用来比喻高洁的情操。"芰制荷衣"意指以芰(一种水生植物)为材料制作的服饰,象征着简单而不失雅致的生活态度。整体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淡泊明志、知足常乐的追求。
"驷马高车足忧患,五湖归作钓鱼翁。"
最后两句则是说即使拥有骏马和华丽的车辆,也难免会有忧虑和灾害,但诗人却选择了归隐山林,以钓鱼为乐。这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以及个人境遇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和淡泊明志。
死宁触诽谤木,莫受吴公片言辱。
生不求冠军侯,但愿吴公一语褒。
吴公名节重九鼎,一时士论推阳秋。
昔人酌水贪泉上,起廉立懦传清唱。
公今结屋西湖滨,曰漱清泉追逸响。
十年作吏真饮冰,粟帛不曾充内帑。
直声肯避贵人嫌,台阁至今称木强。
袖中白简粲霜花,头上豸冠驱罔象。
苍鹰侧翅在秋霄,狐兔悲鸣潜草莽。
可怜豺虎亦惊惶,政恐老拳当巨颡。
人言弹击是公才,公岂有意于斯哉。
愿言天下万姓耕凿尽帝力,坐令虞芮归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