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消却几家烟,亦向飞流岳顶悬。
导得江河原伏地,贮来涓滴尽通天。
藻垂四面簪瓶满,月下中心叠镜圆。
且就桐阴默然坐,已胜云液注丹田。
清凉消却几家烟,亦向飞流岳顶悬。
导得江河原伏地,贮来涓滴尽通天。
藻垂四面簪瓶满,月下中心叠镜圆。
且就桐阴默然坐,已胜云液注丹田。
这首诗描绘了一眼深井的静谧与深邃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井的形象刻画得生动而富有哲理。
首联“清凉消却几家烟,亦向飞流岳顶悬”,开篇即以清凉之感引入,仿佛井水能洗净尘世的烦忧,又巧妙地将井水比作从山岳之巅飞流而下的清泉,既展现了井水的源头之高远,也暗示了其清澈纯净的特质。
颔联“导得江河原伏地,贮来涓滴尽通天”,进一步阐述了井水的来源与作用,它仿佛是大地之下的江河,虽深藏地下,却能汇聚细流,最终汇入广阔的天空,象征着井水虽小,却能滋养万物,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颈联“藻垂四面簪瓶满,月下中心叠镜圆”,通过井边生长的水藻和月光下井水如圆镜般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水藻如同装饰,增添了井边的生机,而月光下的井水则呈现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倒影,仿佛是自然界的艺术品。
尾联“且就桐阴默然坐,已胜云液注丹田”,诗人邀请读者在井边的梧桐树荫下静静地坐着,享受这份宁静与清凉,仿佛吸入的不仅仅是井水,更是心灵的洗涤,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如同饮用了仙界的甘露,滋润了精神的丹田。
整首诗通过对井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导人们在忙碌与喧嚣中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尝考舆地志,清州多名胜。
北地汶篁少,修竹此独盛。
万竿拱西岭,扶苏封蹊径。
中山更奇绝,飞泉喷石磴。
散注成瀑布,云日共辉映。
读此早神往,颇耽游观兴。
如何览古馀,名实均未称。
岂系闻见异,抑或陵谷更。
始叹尽信书,未免讥过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