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灯摇梦惯。检愁痕今宵,酒醒何限。
倦旅关河,祗带围宽尽,故襟尘浣。
想见天寒,空倚竹、碧牵萝蔓。
怕问春来,都解双栖,等闲莺燕。望远垂杨遮断。
漫道是天长,比相思短。
人倚琼窗,记紫箫度曲,翠尊开宴。
华发无情,能几度、东风吹变。
悔住江南波绿,迢迢恨满。
疏灯摇梦惯。检愁痕今宵,酒醒何限。
倦旅关河,祗带围宽尽,故襟尘浣。
想见天寒,空倚竹、碧牵萝蔓。
怕问春来,都解双栖,等闲莺燕。望远垂杨遮断。
漫道是天长,比相思短。
人倚琼窗,记紫箫度曲,翠尊开宴。
华发无情,能几度、东风吹变。
悔住江南波绿,迢迢恨满。
这首《三姝媚》由清代诗人蒋敦复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幽远。
开篇“疏灯摇梦惯”,描绘出一种孤寂而宁静的夜晚景象,灯光微弱,似乎在轻轻摇曳,引人入梦。接下来,“检愁痕今宵,酒醒何限”则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内心的愁绪,即使在酒醒之后,那无尽的忧愁依然缠绕心头,难以排遣。
“倦旅关河,祗带围宽尽,故襟尘浣”几句,通过描述主人公长期在外奔波,身体消瘦,衣物沾染尘土,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与疲惫。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想见天寒,空倚竹、碧牵萝蔓”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想象中寒冷的天气里,主人公独自依靠着竹子,竹叶与藤蔓交织,仿佛在寻求一丝慰藉。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竹子和藤蔓既代表了自然界的坚韧与生命力,也暗喻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坚强与渴望。
“怕问春来,都解双栖,等闲莺燕”则以春天的莺燕双飞,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他害怕面对即将到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因为这只会更加凸显出自己形单影只的状态。
“望远垂杨遮断。漫道是天长,比相思短”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思念,即使知道相思之路漫长,也无法阻挡心中的那份牵挂。这里的“垂杨”不仅象征着离别与哀愁,也寓意着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人倚琼窗,记紫箫度曲,翠尊开宴”回忆起往日的美好时光,与爱人共度佳节,吹奏紫箫,举杯畅饮,充满了温馨与甜蜜。然而,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只能在记忆中回味。
“华发无情,能几度、东风吹变”感叹岁月无情,青春易逝,东风吹过,万物更迭,唯有白发见证着时间的流逝。这里蕴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无奈。
“悔住江南波绿,迢迢恨满”表达了对过去的后悔与对未来的忧虑。后悔当初选择住在江南,面对的是无尽的波涛与离愁别恨。
整首词通过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其在旅途中对故乡、亲人以及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秦岭路迷愁无那,凉夜疏林老夫坐。
蹇驴龁草人正饥,野翁敲石取新火。
须臾炊黍摘秋果,小有洞天曳杖过,仙境踟蹰岂敢唾。
山灵预知待客星,虎穴应教黑雾锁。
欲蹑玄踪不易到,峭壁攀萝壮襟抱。
轩皇驾龙无还期,精华长耀金光草。
少陵题后独啸傲,历揽瑰奇恣所好。
忆昔道傍贤主人,一饭至今尚思报。
别来音问若为通,三十几度梨叶红。
嗟彼枯骨蒿莱中,梦著已忘旧颜面,遥寄此情东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