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篙撑出柳阴船,直到芦根浅水边。
刈麦食新生意足,卖花担旧叫声便。
钓鱼台上竿成竹,载酒堂前草覆田。
鼓楫放歌歌欲醉,问奴有几杖头钱。
深篙撑出柳阴船,直到芦根浅水边。
刈麦食新生意足,卖花担旧叫声便。
钓鱼台上竿成竹,载酒堂前草覆田。
鼓楫放歌歌欲醉,问奴有几杖头钱。
这首诗描绘了舟行于江南水乡的生动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舟行途中所见的乡村景象。
首句“深篙撑出柳阴船”,开篇即勾勒出一幅柳树掩映下的小舟缓缓前行的画面,深篙是撑船工具,柳阴则营造出一种宁静、幽雅的氛围。接着,“直到芦根浅水边”进一步描绘了舟行至芦苇丛生的浅水处,展现出水乡的独特风貌。
“刈麦食新生意足,卖花担旧叫声便。”这两句通过农事活动与市井生活的对比,展现了乡村生活的丰富与活力。刈麦食新,意味着丰收与喜悦;卖花担声,则是市集的热闹与生机。
“钓鱼台上竿成竹,载酒堂前草覆田。”这两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相结合,钓鱼台旁竹竿林立,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载酒堂前,绿草覆盖的农田,是田园生活的写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
最后,“鼓楫放歌歌欲醉,问奴有几杖头钱。”诗人借舟行之乐,表达了内心的愉悦与满足。鼓动船桨,放声歌唱,似乎已沉醉其中;询问仆人是否有足够的钱来享受这份乐趣,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舟行途中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以及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剩铃系槛。山半竦立,谁记年岁。阑护峰趾。
试看岸柳,汀芦病秋意。相轮径坠。
吹散贝叶,钤遍宫玺。蟫避椒纸。
更谁妙擅,经生旧京体。
倦客最无藉,证取前游图画里。
还似那时,夕阳孤影倚。罨万古云烟,低映湖水。
劫风搥碎。振大海潮音,重现弹指。
洒杨枝、暗尘徐洗。
满江风雨。任寡鹄哀鸣,潇潇如许。
惜病怜贫,赁庑十年辛苦。
单门最怜舐犊,况惊禽、那堪鼙鼓。
不信藁砧情重,便忍抛侬去。问藁砧,泉下待侬否。
叹易割回肠,难断愁绪。一寸金彄,谢汝助侬千古。
灵鹣料仍比翼,倘同寻、睦亲坊路。
谁道湖山寂寞,得玉颜支拄。
溪深柳浅,篱疏松密,臣玉尚有故宅。
窥帘一片波光软,应念液池春閟。草满凝碧。
昔昔暗通蓬岛梦,恨万里、高寒遥隔。
莫更问、残劫龙天,尽许逭泉石。
遐想当年誓墓,山灵知否,黯淡孤臣心迹。
压檐云絮,绕庭霜叶,总是闲愁凝积。
倚烟峦迥峙,好与斜阳吊今昔。
双华表、令威归也,不奈荒寒,空堂风雨夕。
长生谁似花君子,池塘嫩秋尤妙。
不厄杨年,先添藕节,依旧亭亭霞表。欢肠换了。
怎朱序云阑,玉容难老。
一醉无名,靓妆佯倚镜天笑。
烟波清福占尽,惹双鸳羡尔,仙样风貌。
彩伴添苏,閒身熟魏,回首瑶觞争倒。归风信早。
要绿意红情,趁翻新调。漫当先期,乞他银汉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