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去江云问牧之,玉楼人醉半离披。
烛摇窗影三更月,人醉花阴十二时。
访杜秋娘惟我老,梦扬州鹤有谁知。
临风笑却垂杨下,重解连环寄所思。
谁去江云问牧之,玉楼人醉半离披。
烛摇窗影三更月,人醉花阴十二时。
访杜秋娘惟我老,梦扬州鹤有谁知。
临风笑却垂杨下,重解连环寄所思。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至元代初期诗人缪鉴所作的《咏妓》,通过对妓女生活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沧桑感和情感深度。首句“谁去江云问牧之”,以疑问的方式引入,仿佛在追寻往昔的繁华与诗人杜牧(唐代著名诗人)的风流韵事。次句“玉楼人醉半离披”描绘出妓女在夜深人静时的状态,玉楼(华丽的楼阁)中的女子醉态朦胧,衣带微敞,透露出一种落寞与无奈。
第三句“烛摇窗影三更月”,通过烛光摇曳、月影斑驳的场景,渲染出夜晚的寂静和妓女内心的孤独。第四句“人醉花阴十二时”,进一步强调时间的流逝,花阴(花影)下的人已醉了一整天,暗示了生活的无常和妓女的疲倦。
第五句“访杜秋娘惟我老”,借杜秋娘(唐代名妓)的典故,表达诗人自己的老去和对往昔繁华的追忆。最后一句“梦扬州鹤有谁知”,以梦中仙鹤的意象,寄托对远方扬州的怀念和对未知命运的感慨。结尾“临风笑却垂杨下,重解连环寄所思”,则通过临风而笑和解连环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对过去情感的回味以及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妓女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历史沧桑感。
山居尽日不见山,楼上山来自何处。
中峰独立群峰随,头角森森出林树。
澄湖万顷从中来,浪捲三山欲飞去。
得非奋迅从地出,无乃飞腾自天下。
我来楼上何所为,长日观山与山语。
东风吹醉还吹醒,山自为宾我为主。
阴阳升降真何如,正蒙欲著吾无书。
胸中不饱龙眠马,老夫敢望张横渠。
环滁太守温如玉,古人黄宪今张黻。
祈晴大手西台文,千古为公刚一读。
空山破屋县青灯,天地至诚当果灵。
程氏遗书蠹鱼里,呼儿夜半寻金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