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烟柳拂稍低,无数新莺相唤啼。
缭绕穿花清旭外,间关刷羽绿阴西。
莺声柳色自年华,却在宽閒野水涯。
空将律吕随飘絮,枉对红芳惜落霞。
几群争得上林春,绣翮黄冠碧玉翎。
瑶台似奏调鸾韵,锦树如悬杂佩馨。
秦女停筝摹别调,燕姬罢吹按歌屏。
太液池,宜春苑,凤辇乘春行近远。
总多百鸟寂无声,唤取三春惊欲晚。
胡为清影在江乡,巧啭微吟断客肠。
凄凉不受黄金弹,摇荡羞羁玳瑁梁。
江头烟柳拂稍低,无数新莺相唤啼。
缭绕穿花清旭外,间关刷羽绿阴西。
莺声柳色自年华,却在宽閒野水涯。
空将律吕随飘絮,枉对红芳惜落霞。
几群争得上林春,绣翮黄冠碧玉翎。
瑶台似奏调鸾韵,锦树如悬杂佩馨。
秦女停筝摹别调,燕姬罢吹按歌屏。
太液池,宜春苑,凤辇乘春行近远。
总多百鸟寂无声,唤取三春惊欲晚。
胡为清影在江乡,巧啭微吟断客肠。
凄凉不受黄金弹,摇荡羞羁玳瑁梁。
这首《江头闻莺》由明代诗人林应亮所作,描绘了江边春日之景与莺鸟的鸣叫,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首句“江头烟柳拂稍低”,以烟柳轻拂江面起笔,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略带朦胧的春日景象。接着,“无数新莺相唤啼”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里莺鸟的欢鸣,它们相互呼唤,给这幅画面增添了生命的跃动和生机。
“缭绕穿花清旭外,间关刷羽绿阴西”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莺鸟在花间穿梭,其羽毛在绿荫中闪烁的情景,不仅展现了莺鸟的美丽,也体现了春天的色彩斑斓。
“莺声柳色自年华,却在宽閒野水涯”则表达了莺鸟与柳树共同见证了时光的流逝,它们在野外的水边自由自在地生活着,远离尘嚣,享受着自然的美好。
“空将律吕随飘絮,枉对红芳惜落霞”两句,诗人借莺鸟随风飘扬的羽毛和对落霞的惋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大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几群争得上林春,绣翮黄冠碧玉翎”描绘了莺鸟在春天里争抢上林的春光,它们羽毛华丽,色彩鲜艳,展现出莺鸟的美丽与活力。
“瑶台似奏调鸾韵,锦树如悬杂佩馨”则将莺鸟的鸣叫声比作瑶台上的音乐,以及锦树上悬挂的香佩,形象地表现了莺鸟歌声的美妙和芬芳。
“秦女停筝摹别调,燕姬罢吹按歌屏”通过比喻,将莺鸟的鸣叫声比作秦女弹筝时的别样旋律,以及燕姬吹奏时的歌曲,进一步强调了莺鸟歌声的独特魅力。
“太液池,宜春苑,凤辇乘春行近远”描绘了皇家园林中的景象,凤辇在春天里缓缓前行,象征着皇家的尊贵与奢华。
“总多百鸟寂无声,唤取三春惊欲晚”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莺鸟歌声的响亮与独特,即使在众多鸟儿中,它的声音也能轻易唤起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向往。
最后,“胡为清影在江乡,巧啭微吟断客肠。凄凉不受黄金弹,摇荡羞羁玳瑁梁”表达了诗人对莺鸟清丽身影的喜爱,以及对它婉转歌声的深深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愿被束缚,不愿受到世俗的干扰。
整首诗通过对江边春日景象和莺鸟鸣叫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君在庐山不知群,有疑是鹤又是云。
生死尘埃污不得,眼前荣利徒纷纷。
今日惠然来访我,酒榼书囊肩背荷。
拂除衣上饵烟霞,昨夜胥门宿蔡家。
天然不饮亦不食,抛名换姓觅不得。
且向人间作酒仙,不肯将身生羽翼。
停形为饵天地根,世人皆死我独存。
洗虑因吞清明箓,世人皆贪我常足。
栖子妙今道已成,手把玄枢心运冥。
能令鬼哭神效灵,身如飘风不可绊。
朝游崆峒夕汗漫,向来坐客犹未散。
忽忆罗浮欲去时,遥指孤云作路岐。
海上仙游不可见,人间日落空桑枝。
东家女性柔,单栖不下楼。
容华映朝日,玉指弹箜篌。
一弹声断绝,再弹声转咽。
二十五弦声,声声愬离别。
十五嫁夫郎,盈盈入画堂。
观者增叹息,齐称双凤凰。
感郎情怀好,淡把双眉扫。
不愁两处行,只怜一处老。
讵道中肠变,爱新故失婘。
传说下江湘,终朝盼不见。
一盼一回愁,不由人白头。
西家有老女,相见亦含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