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头闻莺》
《江头闻莺》全文
明 / 林应亮   形式: 古风

江头烟柳拂稍低,无数新莺相唤啼。

缭绕穿花清旭外,间关刷羽绿阴西。

莺声柳色自年华,却在宽閒野水涯。

空将律吕随飘絮,枉对红芳惜落霞。

几群争得上林春,绣翮黄冠碧玉翎。

瑶台似奏调鸾韵,锦树如悬杂佩馨。

秦女停筝摹别调,燕姬罢吹按歌屏。

太液池,宜春苑,凤辇乘春行近远。

总多百鸟寂无声,唤取三春惊欲晚。

胡为清影在江乡,巧啭微吟断客肠。

凄凉不受黄金弹,摇荡羞羁玳瑁梁。

(0)
鉴赏

这首《江头闻莺》由明代诗人林应亮所作,描绘了江边春日之景与莺鸟的鸣叫,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首句“江头烟柳拂稍低”,以烟柳轻拂江面起笔,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略带朦胧的春日景象。接着,“无数新莺相唤啼”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里莺鸟的欢鸣,它们相互呼唤,给这幅画面增添了生命的跃动和生机。

“缭绕穿花清旭外,间关刷羽绿阴西”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莺鸟在花间穿梭,其羽毛在绿荫中闪烁的情景,不仅展现了莺鸟的美丽,也体现了春天的色彩斑斓。

“莺声柳色自年华,却在宽閒野水涯”则表达了莺鸟与柳树共同见证了时光的流逝,它们在野外的水边自由自在地生活着,远离尘嚣,享受着自然的美好。

“空将律吕随飘絮,枉对红芳惜落霞”两句,诗人借莺鸟随风飘扬的羽毛和对落霞的惋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大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几群争得上林春,绣翮黄冠碧玉翎”描绘了莺鸟在春天里争抢上林的春光,它们羽毛华丽,色彩鲜艳,展现出莺鸟的美丽与活力。

“瑶台似奏调鸾韵,锦树如悬杂佩馨”则将莺鸟的鸣叫声比作瑶台上的音乐,以及锦树上悬挂的香佩,形象地表现了莺鸟歌声的美妙和芬芳。

“秦女停筝摹别调,燕姬罢吹按歌屏”通过比喻,将莺鸟的鸣叫声比作秦女弹筝时的别样旋律,以及燕姬吹奏时的歌曲,进一步强调了莺鸟歌声的独特魅力。

“太液池,宜春苑,凤辇乘春行近远”描绘了皇家园林中的景象,凤辇在春天里缓缓前行,象征着皇家的尊贵与奢华。

“总多百鸟寂无声,唤取三春惊欲晚”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莺鸟歌声的响亮与独特,即使在众多鸟儿中,它的声音也能轻易唤起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向往。

最后,“胡为清影在江乡,巧啭微吟断客肠。凄凉不受黄金弹,摇荡羞羁玳瑁梁”表达了诗人对莺鸟清丽身影的喜爱,以及对它婉转歌声的深深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愿被束缚,不愿受到世俗的干扰。

整首诗通过对江边春日景象和莺鸟鸣叫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作者介绍

林应亮
朝代:明

福建侯官人,字熙载,一作载熙。林春泽子。嘉靖十一年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有《少峰草堂诗集》。
猜你喜欢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其七

瀑溜晴疑雨,丛篁昼似昏。

山中真可玩,暂请报王孙。

(0)

寒栖子歌

君在庐山不知群,有疑是鹤又是云。

生死尘埃污不得,眼前荣利徒纷纷。

今日惠然来访我,酒榼书囊肩背荷。

拂除衣上饵烟霞,昨夜胥门宿蔡家。

天然不饮亦不食,抛名换姓觅不得。

且向人间作酒仙,不肯将身生羽翼。

停形为饵天地根,世人皆死我独存。

洗虑因吞清明箓,世人皆贪我常足。

栖子妙今道已成,手把玄枢心运冥。

能令鬼哭神效灵,身如飘风不可绊。

朝游崆峒夕汗漫,向来坐客犹未散。

忽忆罗浮欲去时,遥指孤云作路岐。

海上仙游不可见,人间日落空桑枝。

(0)

诗·其三十三

古佛路凄凄,愚人到却迷。

只缘前业重,所以不能知。

欲识无为理,心中不挂丝。

生生勤苦学,必定睹天师。

(0)

四言诗·其八

抄抄翔鸾,舒翼太清。俯眺紫辰,仰看素庭。

凌蹑玄虚,浮沉无形。将游区外,啸侣长鸣。

神□不存,谁与独征。

(0)

画眉山龙王庙碑诗

于赫龙王,不显其光。上下帝旁,嘘翕无方。

为雷为霆,为云为雨。有开必先,靡求不与。

我求伊何,黍稷稻梁。尔与伊何,千仓万箱。

眉山之下,龙王之宇。迄用康年,谷我士女。

(0)

箜篌行

东家女性柔,单栖不下楼。

容华映朝日,玉指弹箜篌。

一弹声断绝,再弹声转咽。

二十五弦声,声声愬离别。

十五嫁夫郎,盈盈入画堂。

观者增叹息,齐称双凤凰。

感郎情怀好,淡把双眉扫。

不愁两处行,只怜一处老。

讵道中肠变,爱新故失婘。

传说下江湘,终朝盼不见。

一盼一回愁,不由人白头。

西家有老女,相见亦含羞。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