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须张燕角弧,男儿须诵圣人书。
譬如田叟祈多稼,未有春时不荷锄。
分内功名从早晚,腹中学问怕空疏。
老夫犹记昌黎语,潢潦朝盈夕已除。
壮士须张燕角弧,男儿须诵圣人书。
譬如田叟祈多稼,未有春时不荷锄。
分内功名从早晚,腹中学问怕空疏。
老夫犹记昌黎语,潢潦朝盈夕已除。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对个人修养的强调。开篇“壮士须张燕角弧,男儿须诵圣人书”两句,通过比较壮士拉弓与读圣贤书籍,强调了武功与文教的重要性,彰显出诗人的文化自信和对个人素质的重视。
接着“譬如田叟祈多稼,未有春时不荷锄”两句,则以农夫耕作比喻学习之勤奋,不论春夏秋冬,总要持之以恒,这里的“叟”字用得恰到好处,既形象又传神。
再看“分内功名从早晚,腹中学问怕空疏”两句,更进一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持续性。这里的“分内”指的是将学问融会于心,不仅是表面的记诵,而是要深入理解和消化。
最后,“老夫犹记昌黎语,潢潦朝盈夕已除”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于知识积累的珍视。这里的“昌黎语”极有可能是指古代圣贤之言,而“潢潦”则形容时间流逝,给人以深远的历史感和哲理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生活场景的描绘,勉励读者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