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云挥剑日挥戈,屡逐虾夷奏凯歌。
西讨东征今北伐,古来土著既无多。
丛云挥剑日挥戈,屡逐虾夷奏凯歌。
西讨东征今北伐,古来土著既无多。
这首诗《日本杂事诗(其四)》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以“丛云挥剑日挥戈”开篇,运用形象的比喻,将风云变幻的局势比作挥剑舞戈,生动描绘了战争的激烈与紧张。接着,“屡逐虾夷奏凯歌”一句,赞扬了过去抗击外敌的英勇事迹,其中“虾夷”指代日本,表达了对历史功绩的肯定。
随后,“西讨东征今北伐”进一步扩展了时间与空间的维度,暗示了国家对外政策的连续性和多样性,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无论是过去的战役还是当前的行动,都体现了国家的进取精神和对外扩张的决心。“古来土著既无多”则在历史的长河中反思,指出自古以来,定居于此的原住民数量本就不多,强调了土地与民族变迁的历史背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思考,也蕴含了对国家发展与对外关系的深邃洞察,展现了黄遵宪作为时代见证者与思考者的独特视角。
贫家捕鱼多用罾,富家捕鱼多用网。
贫家不如富家利,一网得鱼长数丈。
江花夹岸江水深,此时尺鱼如寸金。
岸高罾小扳不足,渔歌哀咽愁人心。
家家卖鱼向江浦,大船小船不知数。
大船鱼好多得钱,小船悠悠竟朝暮。
长沙游子思故乡,安得坐观江水傍。
买鱼沽酒对明月,我虽不饮强举觞。
我家海子桥西住,中使馈鱼长比箸。
居民未识忍独尝,自倚阑干放教去。
吾生有兴不在鱼,披图见画已有馀。
无家无业岂足问,但愿四海赤子同鲜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