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迢递寻仙源,古祠遥见云中幡。
空林山猿食栗响,深泽野獭衔鱼喧。
道人步出悬厓下,度竹穿松远相讶。
焚香邀入紫芝居,为写黄庭坐清夜。
杖藜迢递寻仙源,古祠遥见云中幡。
空林山猿食栗响,深泽野獭衔鱼喧。
道人步出悬厓下,度竹穿松远相讶。
焚香邀入紫芝居,为写黄庭坐清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探访仙源的过程,以及在黄龙观中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之景。
首句“杖藜迢递寻仙源”,诗人手持藜杖,跋涉远行,寻找传说中的仙境。这句诗既展现了诗人的决心和对未知的好奇心,也暗示了仙境的遥远与神秘。
接着,“古祠遥见云中幡”一句,描绘了诗人远眺时所见的景象:一座古老的祠庙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飘扬着幡旗。这一画面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象征着仙源的超凡脱俗。
“空林山猿食栗响,深泽野獭衔鱼喧”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空旷的树林中,山猿觅食时的声响回荡;深邃的湖泊边,野獭捕食时的喧闹不息。这些场景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活力,也暗示了仙源之地的宁静与和谐。
“道人步出悬厓下,度竹穿松远相讶”描述了诗人遇见道人的场景。道人从悬崖下缓缓走出,穿过竹林,穿过松树,显得格外神秘。诗人的惊讶之情,表达了对道人身份和仙源之地的敬畏。
最后,“焚香邀入紫芝居,为写黄庭坐清夜”两句,展现了诗人与道人之间的交流。诗人被邀请进入道人的居所,一同焚香,静坐于夜晚,书写《黄庭经》。这一场景充满了道家文化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道家智慧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次探寻仙源的旅程,以及与道人相遇后的静谧时光,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融合,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讶道自愆盟,天成烈女名。
生前既无分,死后空馀情。
粉化应成碧,神寒俨若生。
试看桥上月,几夜下波明。
吾宗异秦赢,秉德嗜仁义。
绵延值盛明,仩版颇齿齿。
先人秉鱼须,联蝉及诸季。
列秩下大夫,往往有三四。
迨及贤科书,至今时一缀。
万木有荣凋,一体互强脆。
屈指四纪来,挛痹剧一臂。
耕者鬻其锄,贾者降为侩。
士者无一人,慵者倚而待。
饱者幸免饥,饥者幸未丏。
至论胤嗣间,十室九蜂虿。
墓寝蒸礿时,顾影兀孤介。
甚者乏继承,馁鬼满蒿薤。
余虽有两儿,性颇仇简册。
饮牛未渴辰,按项不能俛。
缘兹伤后昆,思欲谱先代。
念彼从戎人,蔓远瓜尚带。
况值用也来,举扣其大槩。
彼衰更倍兹,掷笔为一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