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黄雨细柳花风,浑在莺啼燕语中。
流水高山元不恶,短篱破屋为无穷。
梅黄雨细柳花风,浑在莺啼燕语中。
流水高山元不恶,短篱破屋为无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春日景象。首句“梅黄雨细柳花风”,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初夏时节特有的景致:梅子已熟,颜色泛黄,细雨轻洒,柳絮随风飘扬。这不仅是一幅视觉画面,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与自然界的生机。
接着,“浑在莺啼燕语中”一句,通过莺歌燕舞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活力与和谐。莺鸟的啼鸣和燕子的穿梭,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寓意着生命的喜悦与自由。
“流水高山元不恶”则转而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流水潺潺,高山巍峨,这些自然景观虽是寻常之物,但在诗人眼中却蕴含着深邃的意义,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美的欣赏。这里的“不恶”并非指厌恶之意,而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无条件接纳与欣赏。
最后一句“短篱破屋为无穷”,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微观的世界——简陋的篱笆与房屋。在诗人看来,即便是最平凡的事物,也能成为无限美好的源泉。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平凡之美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情赞美。它不仅是一幅春日风光的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和谐共融的体现。
神丹有馀光,入地茁紫玉。
气钟仙掌清,味压妇臂俗。
东风一夜雨,登俎间红绿。
淡羹意自古,酸蕴香更酷。
山人谢肉食,藉此慰便腹。
荐新先北堂,誇示及小陆。
府公厌腥腐,宁有啖此福。
所以首阳翁,不复羡周粟。
六月茫茫天昼昏,泾清渭浊不须分。
安能夜踏文城雪,只合朝看太华云。
异日亲曾拜黄石,他年应有好玄文。
人间无著掀髯处,天姥峰头一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