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录梦篇·其二》
《录梦篇·其二》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古风

乱曰:刍狗万物兮,天地不仁。

体止而用无穷兮,播生者于迷津。

有形而致用者之谓器,无形而用道者之谓神。

背昭昭而起见兮,聚墨墨而生身。

犯有形而遗大观兮,动细习于游尘。

彼至人而神凝兮,同予梦而先觉。

顾天下孰不学兮,乃会归于无学。

予心之不能忘兮,将波流风靡而奈何,唯镇之以无名之朴。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录梦篇》第二篇。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人生、宇宙与道德的深刻哲理。

“乱曰”部分,诗人以“刍狗万物兮,天地不仁”开篇,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思考,指出天地之间万物平等,没有偏爱。接着,“体止而用无穷兮,播生者于迷津”,诗人通过“体”与“用”的对比,强调了事物本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世界中的迷茫状态。

“有形而致用者之谓器,无形而用道者之谓神”,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物质与精神、形式与实质的区别与联系,指出“器”是具体可见的工具或实体,“神”则是无形的道或精神力量。

“背昭昭而起见兮,聚墨墨而生身”,这里诗人通过“昭昭”与“墨墨”的对比,表达了对光明与黑暗、真理与谬误的辩证思考,暗示了个体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艰难与困惑。

“犯有形而遗大观兮,动细习于游尘”,诗人在此揭示了人们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忽视了更广阔、更深远的真理,沉溺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

“彼至人而神凝兮,同予梦而先觉”,这一句赞美了那些能够洞察宇宙真理的“至人”,他们如同诗人自己一样,在梦境中先于他人领悟到真理。

“顾天下孰不学兮,乃会归于无学”,诗人反思了人类普遍的学习欲望,但最终认识到真正的智慧可能在于“无学”,即超越知识的束缚,达到一种更为纯粹、直观的领悟。

“予心之不能忘兮,将波流风靡而奈何,唯镇之以无名之朴”,最后,诗人表达了内心的挣扎与矛盾,面对社会的潮流和诱惑,他寻求着内心的平静与坚守,以“无名之朴”作为心灵的镇定剂,象征着回归本真、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梦境、自然、人性、道德等主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哲学思考和文学风格,充满了深刻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西湖月夜二首·其一

落月鳞鳞水面浮,露华浓滴桂丛秋。

不知何处鸣柔橹,惊起一双雪色鸥。

(0)

初夏

杨花初点渡头萍,十姊妹花红满屏。

门前忽见渔舟过,风送鸬鹚一阵腥。

(0)

山家

山家香穄饱椿芽,雨歇篱傍自种花。

割麦绩麻旋剥枣,一年三度坐牛车。

(0)

咏藕·其二

寻芳人尽看荷花,荡漾荷珠照晓霞。

菂苈紫苞新采后,西风剪出玉槎牙。

(0)

送谢中丞归射洪二首·其一

六月江千冰雪凉,射洪春酒郁金香。

自从筇竹通西夏,汉使年年出夜郎。

(0)

邓尉探梅

日斜游倦宿湖千,一望苔枝涌翠峦。

午夜月明凉似水,船头独坐不知寒。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