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同日事征西,今日君先奉紫泥。
待平贼垒报天子,莫指仙山示武夫。
野人不识中书令,唤作陶家与谢家。
君若有心求逸足,我还留意在名姝。
两人同日事征西,今日君先奉紫泥。
待平贼垒报天子,莫指仙山示武夫。
野人不识中书令,唤作陶家与谢家。
君若有心求逸足,我还留意在名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裴度的作品,通过对比两人的征战经历和家庭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与自谦。诗中“两人同日事征西”开篇,指出二人曾在同一天共同从军往西方作战;“今日君先奉紫泥”则说明朋友已经受到了朝廷的任命或奖赏,而自己尚未得到。
“待平贼垒报天子”表达了期待将来能够平定敌寇,向皇帝汇报战功的决心。接着“莫指仙山示武夫”则是在告诫朋友不要以武力示人,更不要将自己的英勇比作仙境中的神话。
在下一句“野人不识中书令”中,“野人”指的是没有文化或不了解朝廷事务的人,“中书令”是唐代官职,负责处理文书和宫内事务。这里意味着这些人不认识掌管这类事情的高级官员。
“唤作陶家与谢家”则是在比喻这类普通百姓对于文化人士的误解,就像他们会错误地将陶渊明、谢灵运这样有名望的人物混为一谈一样。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代表了当时的高雅文风。
最后两句“君若有心求逸足,我还留意在名姝”则是诗人表达了如果朋友想要寻找逃脱世俗的道路(逸足),那么自己也会留意于那些有才华、有声望的女性(名姝)。这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赞美,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个人理想和追求的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期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重,以及自己内心深处对于文化、才华以及个人成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