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指闲柴意马师,失之千里费工夫。
佛法不是这道理,拙用金毛作野狐。
妙指闲柴意马师,失之千里费工夫。
佛法不是这道理,拙用金毛作野狐。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印肃所作的《颂古九十八首》中的第六十二首。诗中以"妙指闲柴意马师"起句,形象地描绘了一位禅师的手法高妙,犹如巧妙地运用手指引导马车般轻松自如,但若失去正确的方向,即使付出再多努力也会事倍功半。接下来的"失之千里费工夫"表达了偏离正道或理解偏差可能导致的巨大浪费。
诗人进一步指出,佛法并非追求表面技巧或形式,而是深邃的智慧和内心的领悟。"佛法不是这道理"强调了禅修的核心在于内在而非外在的表现。最后一句"拙用金毛作野狐","金毛"可能象征珍贵的佛法,而"野狐"则比喻误解佛法的人,暗示了修行者应当避免误入歧途,以免像野狐般迷失自我。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式地教导人们在修行佛法时要注重实质而非形式,避免因错误的理解而偏离正道。
海漫漫,直下无底傍无边。
云涛烟浪最深处,人传中有三神山。
山上多生不死药,服之羽化为天仙。
秦皇汉武信此语,方士年年采药去。
蓬莱今古但闻名,烟水茫茫无觅处。
海漫漫,风浩浩,眼穿不见蓬莱岛。
不见蓬莱不敢归,童男丱女舟中老。
徐福文成多诳诞,上元太一虚祈祷。
君看骊山顶上茂陵头,毕竟悲风吹蔓草。
何况玄元圣祖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
日暮心无憀,吏役正营营。
忽惊芳信至,复与新诗并。
是时天无云,山馆有月明。
月下读数遍,风前吟一声。
一吟三四叹,声尽有余清。
雅哉君子文,咏性不咏情。
使我灵府中,鄙吝不得生。
始知听韶濩,可使心和平。
袖里新诗十首馀,吟看句句是琼琚。
如何持此将干谒,不及公卿一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