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蹈三唐首拾遗,王杨蝉噪等陈隋。
遗山别有兴亡恨,错认诗人作范蠡。
高蹈三唐首拾遗,王杨蝉噪等陈隋。
遗山别有兴亡恨,错认诗人作范蠡。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希圣对古代诗歌的评论,具体为《论诗绝句四十首》中的第十三首。诗中提到的“高蹈三唐首拾遗”指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他以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而“王杨蝉噪等陈隋”则是在比较李商隐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及陈隋时期的诗歌成就,暗示李商隐的诗歌艺术超越了这些时期。
“遗山别有兴亡恨,错认诗人作范蠡”这一句,进一步阐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之处。这里的“遗山”指李商隐,他在诗歌中常常表达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这种情感与范蠡(春秋末期越国大夫,功成身退的典范)的形象形成对比,暗示李商隐的诗歌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蕴含着对历史、人生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高度评价了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强调了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密缄轻裁,恁星星一味。蓦忽是、暗抛人地。
乌丝欲剪,和凤纸、揉将碎。
含糊过、翻恨成悲,细看去,都是泪。
空阶如洗,梧桐下、愁难寐。私语处、雾浓香细。
倩将明月,好梦儿、凭伊递。被风吹、直向海天云底。
也知到,他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