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涌块石,万古江中浮。
倚空结危构,凌波成奇游。
僧呼鼋鼍出,客指蛟龙湫。
云开钟山岑,日映扶桑洲。
海峰三数点,甫北一航舟。
百年战争息,江水此安流。
长江涌块石,万古江中浮。
倚空结危构,凌波成奇游。
僧呼鼋鼍出,客指蛟龙湫。
云开钟山岑,日映扶桑洲。
海峰三数点,甫北一航舟。
百年战争息,江水此安流。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寺所处的壮丽江景,诗人以长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交融。
首句“长江涌块石,万古江中浮”开篇即以长江的磅礴气势引入,块石在江水中随波逐流,既展现了自然界的伟力,也暗示了历史的悠长。
“倚空结危构,凌波成奇游”两句,将视线转向金山寺,描绘了寺庙建筑在江面上的独特位置,仿佛是凌空而建,又如同在波浪上自由游弋,充满了神秘与超脱之感。
“僧呼鼋鼍出,客指蛟龙湫”则进一步渲染了金山寺的灵异氛围,僧人呼唤江中的鼋鼍(一种大型淡水龟),客人指点着深潭中的蛟龙,这些神话般的场景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
“云开钟山岑,日映扶桑洲”描绘了金山寺周围的自然风光,云雾散去,露出了远处的钟山,阳光照耀下的扶桑洲一片明媚,景色宜人。
“海峰三数点,甫北一航舟”则将视角拉远,海上的几座山峰点缀在远方,一艘航船刚刚驶向北方,画面更加开阔,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最后,“百年战争息,江水此安流”总结了整幅画面,表达了对和平景象的向往和对自然宁静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金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壮美与神秘,以及诗人对自然与历史深刻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