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荆州太守刘永母挽诗·其二》
《荆州太守刘永母挽诗·其二》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诗书何幸际明时,得禄承欢母遽违。

升堂最是伤心处,挂壁犹存旧断机。

(0)
鉴赏

这首挽诗《荆州太守刘永母挽诗(其二)》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再现,表达了对逝去母亲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诗书何幸际明时”,开篇即以“诗书”为题,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创作背景,同时也暗含了对时代背景的感慨。“明时”二字,既是对当时社会政治清明的肯定,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美好时代的向往与珍惜。这一句通过“何幸”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从事文学创作的幸运之感,同时也为下文情感的铺垫埋下了伏笔。

接着,“得禄承欢母遽违”一句,直接揭示了诗的主题——对母亲去世的哀痛。其中,“得禄”指诗人因功绩或职位而获得的俸禄,这里象征着诗人事业上的成就;“承欢”则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孝顺与依恋。然而,这幸福的时刻却被“遽违”打断,一个“违”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母亲离世的突然与无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无奈。

“升堂最是伤心处,挂壁犹存旧断机。”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升堂”这一传统礼仪中,子女会登堂拜见父母,表达敬意与孝心。然而,在这里,诗人却将这一场景转化为伤心之地,因为在这里,他再也无法见到母亲的身影,感受到她的温暖。同时,“挂壁犹存旧断机”这一细节描写,更是触动人心。断机,典出《后汉书·列女传》,讲述的是孟光为丈夫梁鸿缝制衣服时,因家贫而断机的故事。在这里,诗人通过这一典故,不仅表达了对母亲勤劳持家的怀念,更寄托了对母亲深沉的爱与感激之情。断机虽已成旧物,但那份对母亲的思念与敬仰,却如同断机一般,永远铭记在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再现,展现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亲情、孝道的深刻理解和珍视。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更有对于美好家庭生活和传统文化价值的颂扬。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承马侍御过访·其二

江天万里一贫家,此老能来共物华。

到处小滩横钓艇,我家明月照梅花。

山中野鹿元相伴,江上清风不用赊。

拾得支机遗石否,年年星汉望仙槎。

(0)

登山·其一

千里桑麻压亩低,恩风德雨逐轮蹄。

富民侯印如天上,云是楼台风是梯。

(0)

送程郎中弟致仕·其一

来谁具眼识行藏,归去青山策颇良。

多少京师誇不尽,圣君贤相在虞唐。

(0)

梅花仙子和韵

梅花几点天心妙,太极濂溪认果真。

莫只花神惟只汝,先生今也是花神。

(0)

方山道中

万物此中元活脱,眼前何处不流行。

去年记得方山路,甘雨和风说大程。

(0)

子陵钓鱼图

行止丘轲总未裁,江波祗个钓鱼台。

谁知也有渔舟画,不照严光影子来。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