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此中元活脱,眼前何处不流行。
去年记得方山路,甘雨和风说大程。
万物此中元活脱,眼前何处不流行。
去年记得方山路,甘雨和风说大程。
这首诗《方山道中》由明代诗人庄昶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和谐共生,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
首句“万物此中元活脱”,开篇即以万物为视角,强调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活力,无论是山川草木还是飞禽走兽,都在这广阔天地间自由生长,充满生机。这里的“活脱”二字,生动地展现了万物的鲜活与灵动,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
接着,“眼前何处不流行”一句,进一步扩展了这种生命力的普遍性。无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生命的律动无处不在,它流淌在每一寸土地上,每一个生命之中。这里不仅指自然界的流动,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去年记得方山路,甘雨和风说大程。”这两句则将视线拉回到过去,回忆起一年前在方山路上的经历。甘雨和风,象征着美好的天气和环境,它们共同构成了旅途中的美好记忆。通过“大程”一词,诗人表达了对这段旅程的深刻印象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大程”不仅仅是指路程的长度,更蕴含了心灵之旅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人生经历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片段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时间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深刻感悟。庄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哲理。
黄叶舞碧空,临水处、照眼红苞齐吐。
柔情媚态,伫立西风如诉。
遥想仙家城阙,十万绿衣童女。
云缥缈,玉娉婷,隐隐彩鸾飞舞。
樽前更风度。
记天香国色,曾占春暮。
依然好在,还伴清霜凉露。
一曲阑干敲遍,悄无语。
空相顾。
残月淡,酒阑时、满城钟鼓。
众芳凋谢。
堪爱处、老圃寒花幽野。
照眼如画。
烂然满地金钱,买断金钱无价。
古香逸韵似高人,更野服、黄冠潇晒。
向霜夜。
冷笑暖春,桃李夭冶。
襟期问与谁同,记往昔、独自徘徊篱下。
采采盈把。
此时一段风流,赖得白衣陶写。
而今为米负初心,且细摘、轻浮三雅。
沈醉也。
梦落故园茅舍。
长啸蹑高寒,回首万山,空翠零乱。
渺渺清秋,与斜阳天远。
引光禄、清吟兴动,忆龙山、旧游梦断。
夹衣初试,破帽多情,自笑霜蓬短。
黄花长好在,一俯仰、节物惊换。
紫蟹青橙,觅东篱幽伴。
感今古、风凄霜冷,想关河、烟昏月淡。
举杯相属,殷勤更把茱萸看。
卷帘酒醒,怕无言、慵理残妆啼粉。
记绾同心双绣带,珠箔青楼花满。
琢玉传情,断金订约,总是愁根本。
谁知薄幸,肯于长处寻短。
旧日掌上芙蓉,新来成刺,变却风流眼。
自信华年风度在,未怕香红春晚。
恩不相酬,怨难重合,往事冰澌泮。
分明诀绝,股钗还我一半。
寒宽一雁落。
正万里相思,被渠惊觉。
春风字字吹香雪,唤起西湖盟约。
当时醉处,仿佛记、青楼珠箔。
又不是,南国花迟,徘徊酒边慵酌。
家山月色依然,想竹外横枝,玉明冰薄。
而今话昨。
空对景、怅望美人天角。
清尊淡薄。
便翠羽、殷勤难托。
休品入、三叠琴心,教人瘦却。
静寿先生,笑傲四并,醉眠孄窝。
甚一枰棋壤,掉头不顾,同舟风紧,袖手高歌。
太白词华,更生忠愤,为问山林老得麽。
须知道,有淮碑未作,浯石当磨。
年来君子无多。
试屈指、如公能几何。
况刍荛公论,新曾推许,冕旒异眷,行见搜罗。
泽润生民,洗清兵甲,待挽钱塘江上波。
功名就,访蟠桃把玩,铜狄摩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