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红晕脸芳时酒。生意争蒲柳。欲归不去又江亭。
驻马斜阳来问瘗花铭。回廊远翠烟鬟媚。
能记山阴事。满城桃花等闲看。
不是林间竹下似当年。
春红晕脸芳时酒。生意争蒲柳。欲归不去又江亭。
驻马斜阳来问瘗花铭。回廊远翠烟鬟媚。
能记山阴事。满城桃花等闲看。
不是林间竹下似当年。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作《虞美人·其二》(作者姚华)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词人从花之寺归来后,探访江亭的情景。词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词人的内心情感。
"春红晕脸芳时酒",开篇描绘了春日里花朵娇艳如美女脸颊微红,仿佛带着醉人的酒意,暗示了春天的醉人风情和词人的情感波动。
"生意争蒲柳",运用比喻,将春天的活力比作蒲柳般旺盛,生动地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欲归不去又江亭",词人表达了犹豫不决的情绪,既想离开又不舍离去,最终选择停留在江亭,可能是因为对江亭的景色或回忆有所留恋。
"驻马斜阳来问瘗花铭",此处借夕阳西下,词人停下马匹,询问关于埋葬落花的铭文,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事物的追忆和怀旧之情。
"回廊远翠烟鬟媚",描绘了回廊两侧绿色如烟的景色,显得婉约而迷人,暗喻了昔日的美好记忆。
"能记山阴事",词人提及山阴往事,可能是指曾经在此处发生的某段难忘的经历。
"满城桃花等闲看",词人感叹桃花虽美,但已不再如往昔般触动心弦,暗示了时光流逝和心境的变化。
"不是林间竹下似当年",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的怀念,认为如今即使身处繁华城市,也没有当年在林间竹下那份纯真与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春天的景色为载体,融入了词人的个人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