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新诗涕泪涟,桥山弓剑至今传。
魂归沧海怜精卫,人向空山拜杜鹃。
坏土难埋龙凤骨,冬青体问犬羊年。
尼山笔削分明在,谁识春秋内外编。
一纸新诗涕泪涟,桥山弓剑至今传。
魂归沧海怜精卫,人向空山拜杜鹃。
坏土难埋龙凤骨,冬青体问犬羊年。
尼山笔削分明在,谁识春秋内外编。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柳亚子所作,标题为《八月二十七日明思文皇帝殉国忌辰也。读巢南诗,即题其后》。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哀悼和对时局的感慨。
首句“一纸新诗涕泪涟”描绘了诗人读到某位诗人(巢南)的新诗时,内心激荡,泪水涟涟,显示出对故去君主的深深怀念。"桥山弓剑至今传"暗指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他在煤山自尽,遗物弓箭象征着他的悲剧命运。
接下来,“魂归沧海怜精卫”引用精卫填海的神话,表达对逝者不屈精神的敬仰,同时也寓含了对亡国之痛的沉思。“人向空山拜杜鹃”则借杜鹃鸟的哀鸣,寄托对故国的哀思和对现实的寂寥感。
“坏土难埋龙凤骨”进一步强调了历史人物的高贵品质,即使肉体已逝,精神犹存。“冬青体问犬羊年”则借冬青树的常青寓意,讽刺了异族统治下的屈辱岁月,以犬羊比喻外族。
最后两句,“尼山笔削分明在,谁识春秋内外编”提到孔子在尼山著述的经典——《春秋》,暗示历史真相虽被掩盖,但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核依然清晰可见,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历史公正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借古讽今,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批判,体现了柳亚子作为近代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和文化使命感。
昭代论儒术,当湖孰并衡。
庙庭崇秩祀,峰泖蔚精英。
大道闻原早,斯文任独宏。
薪传寻孔孟,统系绍周程。
素志惟希圣,中年获代耕。
循良敷海表,抚导遍疁城。
未竟鸣弦化,偏教补被行。
归装书数卷,讲舍屋三楹。
再迫牵丝起,多应荐牍呈。
旁咨廉惠爱,破格擢贤明。
自拜言官责,频闻抗疏争。
臣心孚帝简,朝议顺舆评。
考绩时终忤,归田愿竟成。
从违皆澹虑,义利最研精。
督学虚明诏,遗编迪后生。
千秋承述作,百氏辟从横。
讵见门墙峻,居然俎豆荣。
赠阶追向德,赐谥特尊名。
世共高山仰,人推止水清。
丛祠犹故里,茂典协群情。
绝业真能荷,先型莫与京。
谈经谁继起,瞻像独摅诚。
砌草蜗交篆,庭柯鸟和鸣。
然藜光近照,景慕倍心倾。
《谒陆清献公祠》【清·沈维鐈】昭代论儒术,当湖孰并衡。庙庭崇秩祀,峰泖蔚精英。大道闻原早,斯文任独宏。薪传寻孔孟,统系绍周程。素志惟希圣,中年获代耕。循良敷海表,抚导遍疁城。未竟鸣弦化,偏教补被行。归装书数卷,讲舍屋三楹。再迫牵丝起,多应荐牍呈。旁咨廉惠爱,破格擢贤明。自拜言官责,频闻抗疏争。臣心孚帝简,朝议顺舆评。考绩时终忤,归田愿竟成。从违皆澹虑,义利最研精。督学虚明诏,遗编迪后生。千秋承述作,百氏辟从横。讵见门墙峻,居然俎豆荣。赠阶追向德,赐谥特尊名。世共高山仰,人推止水清。丛祠犹故里,茂典协群情。绝业真能荷,先型莫与京。谈经谁继起,瞻像独摅诚。砌草蜗交篆,庭柯鸟和鸣。然藜光近照,景慕倍心倾。
https://shici.929r.com/shici/jwHU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