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花烛行》
《花烛行》全文
唐 / 宋之问   形式: 古风

帝城九门乘夜开,仙车百两自天来。

列火东归暗行月,浮桥西渡响奔雷。

龙楼锦障连连出,遥望梁台如昼日。

梁台花烛见天人,平阳宾从绮罗春。

共迎织女归春幄,俱送常娥下月轮。

常娥月中君未见,红粉盈盈隔团扇。

玉樽交引合欢杯,珠履共蹋鸳鸯荐。

漏尽更深斗欲斜,可怜金翠满庭花。

庭花灼灼歌秾李,此夕天孙嫁王子。

结缡初出望园中,和鸣已入秦筲里。

同心合带两相依,明日双朝入此微。

共待洛城分曙色,更看天下凤凰飞。

(0)
注释
帝城:指古代都城,这里特指长安或洛阳。
九门:古代都城有多个城门,九门泛指多门,表示庄严宏大。
仙车:指神仙乘坐的华丽车辆。
列火:排列成行的火炬。
浮桥:临时搭建的桥梁,便于通行。
龙楼:皇宫中的高楼。
锦障:华丽的屏障或帘幕。
梁台:可能指皇宫中的高台或特定的宫殿。
花烛:婚礼中使用的蜡烛,象征喜庆。
平阳:地名,也可能代指显赫的家族。
宾从:宾客随从。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此处形容服饰华美。
织女:中国神话中银河边的仙女,与牛郎相恋。
春幄:春天的帐篷,这里比喻为婚礼场所。
常娥:即嫦娥,传说中奔月的仙女。
月轮:月亮的别称,这里指嫦娥居住的月宫。
红粉:指美女。
团扇:圆形有柄的扇子,古代常用作遮面或装饰。
玉樽:玉制的酒杯,象征高贵。
合欢杯:庆祝时共饮的酒杯,寓意欢乐团聚。
珠履:镶嵌珍珠的鞋子,显示身份尊贵。
漏尽:古代计时工具滴漏中的水滴完,表示时间已晚。
斗欲斜:北斗七星的位置变化,暗示夜深。
金翠:金色和翠绿色,形容装饰华丽。
庭花:庭院中的花。
天孙:指织女,因她是天帝之孙女。
王子:这里可能指代贵族或帝王之子。
结缡:古代婚礼中新娘系佩巾的仪式,比喻结婚。
望园中:新婚夫妇望向园中,象征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和鸣:比喻夫妻和谐。
秦筲:古代秦国的竹制容器,这里可能借指音乐器具。
同心合带:比喻夫妻心心相印,紧密相连。
双朝:一同上朝,表示共同参与国家大事。
此微:这种细微之处,指日常生活中的相互扶持。
洛城:洛阳城,东汉及以后多个朝代的都城。
分曙色:迎来黎明的第一缕阳光。
凤凰飞:凤凰象征吉祥和谐,这里比喻国家繁荣昌盛。
翻译
京城九大门深夜开启,仿佛神仙的车队从天际降临。
一行行火炬东归,月光随之黯淡;浮桥向西横渡,声响如雷轰鸣。
皇宫楼阁华美屏障接连出现,远远望去,梁台亮如白昼。
梁台上的花烛映照着天人般的美人,平阳的宾客身着绮丽罗衣,春意盎然。
一同迎接织女进入春日的帷帐,又一起送嫦娥离开月宫。
你未曾亲眼见过月中的嫦娥,只隔着团扇见到她容颜红润。
宴会上玉杯交错,共饮合欢酒,珠履踏在绣有鸳鸯的地毯上。
夜深更尽,北斗星斜,可惜的是满庭院的金翠花朵。
庭院里的花儿鲜艳,歌声赞美着美丽的女子,这一夜织女嫁给了王子。
新婚夫妇首次望向园中,和谐的琴瑟声已入秦瑟之中。
两人情投意合,相依相偎,次日双双入朝,情意更加细腻。
共同期待洛阳城迎接晨曦,再看那象征吉祥的凤凰展翅高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夜宴,充满了仙气和梦幻色彩。开头“帝城九门乘夜开”一句,便设定了一个宏伟的场景,九门大开,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非凡盛会。“仙车百两自天来”则更增添了一份神秘与超脱尘世的意境。

诗中还通过对比强调了夜晚的活动:“列火东归暗行月,浮桥西渡响奔雷。”这里的“列火”和“浮桥”都是古代宫廷夜宴中的景象,而“暗行月”与“响奔雷”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夜间活动的热闹与日间的平静。

在描写宫中建筑时,“龙楼锦障连连出”一句展示了宫殿的辉煌与层次分明,而“遥望梁台如昼日”则让人感受到即便夜晚,宫中的灯火也照得如同白昼。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人物活动,“梁台花烛见天人,平阳宾从绮罗春。”这里的“天人”可能指的是帝王或仙女,而“平阳宾从”则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共迎织女归春幄,俱送常娥下月轮。”这两句诗中的“织女”与“常娥”都是神话中的人物,分别象征着织布和月亮,这里可能是在描述宫廷中的节庆活动。

接下来,“常娥月中君未见,红粉盈盈隔团扇。”这句诗描绘了常娥在月亮之中,而观者却只能隔着屏风远望,增添了一份神秘与难以触及的美感。

“玉樽交引合欢杯,珠履共蹾鸳鸯荐。”这里的“玉樽”、“珠履”和“鸳鸯荐”都是高贵豪华的物品,展示了宴会上的奢侈与欢乐。

诗的最后几句则描绘了一场结束后的情景,“漏尽更深斗欲斜,可怜金翠满庭花。”这里的“漏尽更深”表明时间已经很晚,而“斗欲斜”则预示着夜将尽,星辰即将移动。而“可怜金翠满庭花”则是对宴会中美好景致的一种留恋。

整首诗通过精细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仙气、神秘与奢侈的夜晚世界。

作者介绍
宋之问

宋之问
朝代:唐   字:延清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生辰:约656 — 约712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山中即事·其二

西风飒飒摧枯枝,寒犬惊吠钟声迟,邻舂有无如间之。

此时却忆王摩诘,落笔草草皆成诗。

(0)

题余医师南桥卷

董奉门前朝暮霞,无时不是杏开花。

桥南人渡迷桥北,问道花开第几家。

(0)

画水仙付鹫峰寺僧

水仙画里妙氤氲,詹卜从兹等烂芸。

安得香岩真鼻孔,一时成雾尽从闻。

(0)

寻王子三首·其二

秋风吹叶下阶庭,几度寻君市上行。

正似溪分两行水,又如天断一层云。

(0)

严江茅大夫见赠赋答为别

汉将移军细柳营,每从高会听鸣筝。

惟应落帽当筵醉,那取从军载笔行。

彩鹢停风维晓岸,断鸿随雨入秋冥。

江堤芳草霜中尽,明日将谁寄别情。

(0)

代某往寿

椿叶萱条本并芳,授经和胆亦同行。

如何此夜瞻南极,独伴长春映北堂。

舞綵翻嫌非具庆,霞章行看出明光。

抽毫作颂期他日,百岁流霞满玉觞。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