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琅玕、参差十管,斸云嶰谷裁取。
玲珑紫玉悬珠幕,囊锦谁能轻与。曾见许。
记小阁、春灯协律调中吕。帘衣月午。
有瑟瑟天风,层台百尺,吹引凤凰去。
折杨柳,一曲移宫换羽。声声细入丝缕。
九灵昨夜瑶窗听,销却人间凄楚。留此住。
得几度、摩挲翠袖笼寒处。商量往路。
向明月桥边,琼花开后,重谱竹西句。
是琅玕、参差十管,斸云嶰谷裁取。
玲珑紫玉悬珠幕,囊锦谁能轻与。曾见许。
记小阁、春灯协律调中吕。帘衣月午。
有瑟瑟天风,层台百尺,吹引凤凰去。
折杨柳,一曲移宫换羽。声声细入丝缕。
九灵昨夜瑶窗听,销却人间凄楚。留此住。
得几度、摩挲翠袖笼寒处。商量往路。
向明月桥边,琼花开后,重谱竹西句。
这首词描绘了一支九节紫箫的精美绝伦,如琅玕般参差排列,采自云岭深谷中的优质材料。箫身宛如玲珑紫玉,悬挂在华美的珠幕间,珍贵无比,令人难以轻易赠予。词人回忆起在春天的小阁中,与朋友徐翰友共同欣赏这紫箫,配合春灯,演奏出和谐的中吕调,意境温馨。
月光洒落的午夜,箫声如瑟瑟天风吹过百尺高台,仿佛引领着凤凰飞升。接着,词人描述了演奏《折杨柳》时的细腻情感,音符随风飘散,抚慰人间的凄凉。他希望这美妙的音乐能长久留存,让人在寒冷的夜晚抚摸翠袖,感受温暖。
最后,词人提议在明月桥边,待琼花盛开之时,再次在竹西之地,与友人共同谱写新的乐章,延续这份美好。整首词以箫声为线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艺术的追求,充满了诗意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