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飞老䲭后抟鸷,窃脂得肉腐鼠弃。
乳虎耽耽饱人骴,焉知毒机坑与隧。
斑毛锦碎光入地,啾啾不如雀劳利。
前飞老䲭后抟鸷,窃脂得肉腐鼠弃。
乳虎耽耽饱人骴,焉知毒机坑与隧。
斑毛锦碎光入地,啾啾不如雀劳利。
这首诗《雀劳利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自然界中几种动物的生存状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和隐喻,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首句“前飞老䲭后抟鸷”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老鵰在前面飞翔,猛禽在后面盘旋,形象地展现了强者与弱者的竞争关系。接着,“窃脂得肉腐鼠弃”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小动物偷取食物的行为比作窃取他人之物,最终只能落得被抛弃的命运,暗示了不劳而获的后果。
“乳虎耽耽饱人骴”一句,以乳虎(幼虎)饱食人类的残骸来比喻那些贪婪且不知满足的人,他们虽然暂时获得了物质上的满足,但这种行为最终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焉知毒机坑与隧”则进一步揭示了这些人的无知,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步入陷阱,走向毁灭。
“斑毛锦碎光入地,啾啾不如雀劳利”最后两句,通过斑驳的羽毛和破碎的光泽象征着那些曾经辉煌的事物最终归于尘土,而“啾啾不如雀劳利”则强调了勤劳和努力的重要性。雀劳利,即麻雀,虽小却能辛勤觅食,寓意着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真正的幸福和价值。
整首诗通过动物的生存状态和人类社会现象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贪婪和劳逸失衡的批判,同时也倡导了勤劳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主题。
陆行已兼旬,岁暮诚劳苦。
积雪兼层冰,跬步忧龃龉。
暝投施家庄,居民喜相语。
累日阴冱消,舟行了无阻。
勇辞所乘车,侧耳听柔橹。
棹歌杂吴讴,颇复慰羁旅。
人言前年夏,洪河走平楚。
漕渠当其冲,漫漶不可禦。
民庐悉漂沈,桑田眇何许。
所以亡命徒,潜踪匿芦渚。
乘间作盗贼,往往遭杀虏。
我方为饥驱,愿言适乐土。
中原不稼穑,去去复何所。